纪实山东农民因发明赔了200万,15年后

“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够得到的。”

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给黑夜安上了一束束白光,照亮了整个世界,他的发明,造福了全人类。

发明家像魔术师一样,把一件件东西从无到有的变出来,让人类更加懂得享受生活。

在山东,有一位发明家,不辞昼夜地发明一种“神器”,这期间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不惜赔掉万,但他仍然没有放弃。

最终将这件“神器”发明成功,然而在15年之后,美俄纷纷上门“抢购”,这到底是为什么?他发明了什么宝贝?

为了发明“神器”,倾家荡产

年的一天,在山东,一位53岁的农民发明家说道:“世界上有种土豆的地方,就有我们发明的土豆机。”

这位农民发明家叫吴洪珠,在发明土豆机之前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他的这句话可不是吹牛。

虽身为农民,却有一颗热爱发明的心,也正因为喜欢钻研,他从一个农民走向发明致富的道路,创立自己的土豆机品牌。

虽然经历过无数次的失败,但都没有放弃,始终坚持梦想,一步步开启自己的发明之旅。

如今,乡亲们对他发明的土豆机十分满意。

虽然过程中历经艰辛,但最终他还是取得了成功。

时间回到70年代,吴洪珠小的时候,家境十分贫寒,上到初中便早早辍学回家务农,每当农忙的时候,和同伴们一起劳作,吴洪珠总是率先完成。

同伴都很好奇,用同样的时间,为什么吴洪珠会干这么快呢?

很快,大家就发现了他的一个小秘密。

在闲暇之余,吴洪珠总是会改进自己的工具,使得他的工作效率要比别人高很多。

不爱待在学校里的他早早辍学,回家务农。

在18岁的时候,他就开启了自己的创业生涯,一开始,给别人开拖拉机,特别是农忙的时节,从早忙到晚。

后来,省吃俭用攒下一些钱,买了自己人生中第一辆拖拉机,主要承接一些小麦、玉米播种的农活。

山东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在吴洪珠的家乡胶州,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十分适合种植土豆。

在胶州乡下,种植土豆的面积达到了5万多亩。

土豆作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无论怎样做,都是一道美味佳肴,而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土豆,种植起来却十分辛苦。

需要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存、加工等五个步骤,每个步骤对于种植者来说都很消耗人力。

在没有机器的操作下,每年到了收土豆的时候,都要召集亲戚朋友前来帮忙,完全靠双手在土地里挖、铲、刨。

一天下来,抢收土豆的农户们累的腰酸背痛,对于土豆繁重的收割任务很是苦恼。

而且人力收割不利于农民在第一时间把土豆销售出去,遇到阴天下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土豆烂在地里。

看着乡亲们为收割土豆而苦恼不已,吴洪珠心中产生了一个想法:我们的小麦和玉米都已经实现了机械化收割,为什么土豆就不行呢?我要研究一下,发明一个可以收割土豆的机器!

自从有了制造土豆收割机的想法后,吴洪珠精神百倍,翻阅各种相关书籍,学习机械设计。

他发现不仅本地市场有大量的需求,在全国都需要一台方便实用的土豆生产机器。

吴洪珠知道,如果土豆机械真的能够发明成功了,不仅能够减轻农民收割负担,还能发家致富。

一连几个月吴洪珠把自己关在家里潜心研究,但搞发明需要很多的资金支持,很快,他的积蓄被掏空。

于是,他找到朋友,希望能够得到资金上的支援。

起初,朋友对他的发明半信半疑:“一个农民能做出什么样的大发明来?”

吴洪珠知道不做出来点成绩,是没有人相信自己的。

于是,便给朋友写了欠条,并承诺,一年后,一定还清。

有了资金的支持,吴洪珠的发明变得顺利起来,他购置了一些发动机和一些零件进行组装。

在各个板材衔接处,又找来专业的焊工,加工制作。

吴洪珠全身心地投入到机械的钻研当中去,对家里的事情很少过问。

有时妻子埋怨道:“从发明土豆机开始,整个人就像是着了魔一样,说什么都听不进去。看来啊,发明家真是不好当的啊。”

几个月后,土豆机的大概雏形出来了,可以进行开沟、起垄、播种、施肥、覆土等几个步骤。

为了测试样机的功能是否合理,吴洪珠对机器进行反复试验,在一次又一次地实验中,吴洪珠从中找到存在的问题。

然后再次调试,测试,前前后后实验了十几次,历时九个月的土豆收割机终于可以下地实验了。

在这一天,吴洪珠特地找来邻居,想让大家看一下研究成果。

可就在机器播种没多远的时候,就出现了种植距离不一、深浅不均匀的情况。

吴洪珠看到这种情况立即停止了机器,把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再做进一步地改进。

但这时候,耐不住寂寞地乡亲们开始各种嘲讽起来:“你发明了快一年,就发明出来这么个破玩意,还不如我用手种的快呢!”

此时,他的好朋友王泽秋在来到了现场,看到地里一片狼藉,作为好朋友,王泽秋只是淡淡地说了句:“你的机器制造还不成熟,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你得找个专业老师指导一下。”

对于乡亲们的质疑,吴洪珠并没有太多的在意,一心想着自己失败的原因。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吴洪珠没日没夜地测试机器,家里人都为他担心,妻子担心他的身体,每天做好饭菜端到他身边。

吴洪珠发现,几个机器的零部件的确存在着问题,便对机器的几个零部件进行改造升级。

又找来机械方面的专家对机器进行了一番调整,之前出现的问题基本上就可以解决了。

但对于乡亲们来说,不愿意吴洪珠在他们土豆地里“实验”了,吴洪珠便在自家土地上全部种植上土豆,来回反复试验。

从发明家到企业家,困难重重

6年的时候,吴洪珠的土豆机发明已经达到了第五代,在不断改进中,各种零部件趋于完善。

在这一次,方便快捷的土豆机器得到了在场所有农户的认可。

吴洪珠的发明迎来转机,农户们都想要看看这台先进的土豆机是什么样的?

吴洪珠当场展示了土豆收割机的操作过程,并全程讲解,农户们纷纷赞叹这台机器真方便,终于可以解放双手了。

第二年的时候,吴洪珠的土豆机已经到了第六代、第七代,在高口碑和高质量中,吴洪珠在短短一年内销售了多台机器。

这样的业绩他心里很是高兴,努力了这么多年,终于迎来了可喜的成绩。

令他没想到的是,机器卖出去没几天就收到不少退货。

这让吴洪珠很是纳闷,是不是机器有什么问题?

和农户们沟通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这一年的雨水太多,土地变得松动,土豆收割机进入到地里,轮圈被泥土包裹,很多的土豆都被切坏了。

农户看到这种情况,自然把责任推到吴洪珠身上。

面对这些问题,吴洪珠并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主动拿出来多年的积蓄,赔偿给了农户们,这足足有多万。

赔偿完农户的损失后,他并没有过多地伤心,而是想着怎么才能解决“雨天也能收割土豆”这个问题。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吴洪珠一直都苦心钻研机器,寻找机器的改良方法,他一遍又一遍的整改机器的设计方案。

整日里把自己关在屋里研究,有时候大半夜,突然脑海里有了设计灵感,便连忙起身改装,在田地里反复地实验。

没到两个月,吴洪珠整个人瘦的脱骨。

但他成功了,他研制出来了一个可以在泥地里活动的土豆收割机。

同时还申请了发明专利。

在9年的时候,购买土豆收割机的农户越来越多,吴洪珠便成立了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

从此之后,开始大批量生产机械,年产量达到3千台。

在厂子里成立了销售部、市场部、制造部和研发部等部门,吴洪珠的厂子一建立,就带动了当地不少农民就业,增加了收入。

他们生产的土豆收割机销往全国,像甘肃、内蒙古、东北等地。

有一天,吴洪珠在接到一位陕西客户的电话,说的是,自己前不久在经销商那里购置了九台机器,还没用多久就坏了。

吴洪珠听到客户的反馈,心想:之前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为了一探究竟,在吴洪珠亲自带领下,前往陕西。

当他们看到机器的时候,发现这原来不是自家销售的机器,是客户买的仿冒机。

吴洪珠看到这几台仿冒机并没有着急离开,而是向客户提出,帮他们维修好机器。

很快,在吴洪珠的带领下,不仅修好了客户的机器,还让公司发来一台自己的机器,先让客户使用。

吴洪珠用自己机器给农户种植上了土豆,还找来卖假机器的经销商,赔偿了农户的损失。

这次事件让吴洪珠彻底明白,一个企业想要做大做强,就不能只是注重机器的研发,更要注重企业的管理,他开始规范各种规章制度。

在他的有序管理下,土豆机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全国最大的商品土豆机械企业。

吴洪珠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之后便参加各种展览会,一方面是展示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做宣传。

在一次的机缘巧合中,吴洪珠遇到了一位德国的专家,在他的推荐下,获得了一个去国外展览机器的机会。

这让吴洪珠很是兴奋,心想:我的土豆机终于可以在国外展出了。

但主办方告诉吴洪珠想要参加德国的展览,一定要有一些新奇的卖点才可以,而且需要现场讲解。

吴洪珠和技术人员在机器外观上进行改造,加强了产品的质量。为了能够更好地讲解产品的卖点,一向不善言辞的吴洪珠,一遍遍不厌其烦地练习着......

把机器卖到国外,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年8月中旬,满怀信心地吴洪珠终于登上了飞往德国的飞机,这是他带着自己发明,第一次走出国门。

在德国汉诺威国际农机博览会上,一台红色的土豆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前来围观。

吴洪珠抓住商机,在展览会上卖力地宣传自己的产品,当介绍完机器的基本功能后,现场就有不少人前来订货。

这一次的展览会,让吴洪珠一口气拿到了多万的订单,这让他兴奋不已。

回到国内后没过多久,几位来自俄罗斯的客户前来参观学习。

原来,他们从新闻上看到了吴洪珠的土豆机,非常感兴趣,便想着来厂区参观一下,并购置几十台机器回去。

正当他们拟定合同签订相关条款时,又来了一批美国的顾客订购土豆机。

原本以为这是一件好事,但吴洪珠厂子生产能力有限,这么多订单,一时间生产不出来。

两边的顾客都想优先拿到机器,情急之下,他们竟然开始竞价。

吴洪珠为了让两边的顾客都能得到一个圆满的解决方案,分别给双方几台的现机,这件事情才得到妥善的解决。

吴洪珠的机器在国内外得到了一致好评,这让他决定再次扩大生产。

看着自己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厂房,吴洪珠内心很是欣慰,所有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

在生产研制方面,吴洪珠从来不敢怠慢,他带领研发团队,历经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研制出一台又一台新型土豆播种机、收割机。

年的一天,厂内来了一位内蒙古土豆种植大户,向吴洪珠提出,想要一种微型薯种的土豆播种机。

微型薯是一种直径为10-15毫米,重量为0.8-5克,比普通的土豆要少的多。

吴洪珠原有的机器种植不了这种小型土豆,但这位老板提出想要定制十几台这样的机器。

声称自己可以先预付40%的定金,期限是3个月,如果3个月之内没有生产出来的话,吴洪珠要赔付三倍的赔偿金。

其他人觉得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事情,三个月的时间,既要研发,还要生产。

但在吴洪珠看来,这是一大商机,微型薯种植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一旦生产出来,将会率先占领市场。

当天下午,吴洪珠和对方签下合同。

第二天,便带领厂里的技术人员一起投入研究。

对于一颗小小的土豆,大家反复研究起来,经过多次的设计修改、反复试验。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摸索经验,但时间过去了一个多月,微型薯机的研发一直没有进展。

在研发过程中,要比预想的难很多,微型薯的大小不一,想了很多方法,就是无法解决一次下很多粒的难题。

吴洪珠因过度劳累,导致了严重的腰肌劳损,只能躺在床上休息,但他一刻也不想松懈,在床上仍然不断地画图、改图,妻子看到后,很是心疼。

为了不耽误研发进度,没过几天,吴洪珠带病到公司。

但对于机器下种数量依旧不可控,这一难题始终阻碍着研发进度。

在距离协议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蒙古客户来到厂里查看进度,却发现厂子里的研发进度一直都很慢。

而且连样机都没有生产出来,客户很是着急,认为吴洪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是生产不出微型薯机的。

正当吴洪珠为“微型薯下种的多少”苦恼时,好朋友王泽秋找到他,王泽秋的一句话让他醍醐灌顶。

原来王泽秋说道:“可以把多上来的种子,在运送的过程中“抖掉”,这是可行的。”

吴洪珠召集其他的技术人员对机器进行改进、实验,最终突破了这次的技术难题。

到了验收那一天,内蒙古的客户看着眼前崭新的机器很是吃惊,吴洪珠向客户耐心地讲解着机器的操作原理,实地操作,发现每一项都十分标准,客户看到成果后,很是满意。

这台微型薯播种机是一种高效能的复合机器,非常节省人力。

这也是我国第一台微型薯种播种机。

在之后的研发中,吴洪珠与青岛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组建了50多人的研发队伍。

在专业团队的加持下,吴洪珠的企业发展越来越大。

年11月,在青岛举行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上,吴洪珠团队最新研发的4U-LH大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获得了金奖。

在吴洪珠研发团队里,涵盖了土豆机械耕种的全过程,在他的四个系列的产品中,其中有26个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如今的洪珠机械年产能达到2万多台,年销售达2亿多元。

他的产品受到了国内外用户的一致好评。

吴洪珠从农民到产品发明者,虽然受到质疑,但永不放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所有人,脚踏实地做事,一定会迎来自己的光辉时刻!

洪珠机械会在农机制造领域深耕下去,相信他的钻研精神,在企业中生根发芽。

在不久的将来,他也会兑现自己诺言,把洪珠机械卖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5988.html


冀ICP备2020029325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