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宝明科技60亿豪赌上手持一项

公益中国援助定点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0416/6169886.html

记者

张艺

编辑1

60亿元投建复合铜箔(PET铜箔)项目让身陷泥潭的宝明科技(.SZ)一脚踏入最前沿的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干起了炙手可热的复合集流体业务。

这则消息如同点燃一根引信,加上券商研报推波助澜,机构、游资来回翻炒,宝明科技股价在一个月内翻倍。

宝明科技本是一家LED背光源公司,几乎零基础跨界进入技术要求严苛、壁垒颇高的复合集流体行业,疑问颇多。公司技术、人才累积是否充分?复合铜箔工艺是否成熟?如何保障良率稳定?量产何时达成?下游又将向谁供货……

界面新闻查询发现,宝明科技仅有一项与复合铜箔业务相关的专利,且为实用新型专利,发明(设计)人为公司实控人、董事长李军。

宝明科技对界面新闻称,复合铜箔项目研发是由公司玻璃薄化深加工的团队在做,“两项技术差不多”。对此,有业内人士称,“完全不是一回事”。

手持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便有勇气投资60亿项目,宝明科技复合铜箔之路真的可行吗?

布局在产业爆发前夕

宝明科技首次披露复合铜箔项目计划是在7月6日。这也是A股市场第一个宣布投建复合铜箔规模产能的公司。消息前后,宝明科技连拉四个涨停板。

7月28日,宝明科技公告称,公司与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了《项目投资合同》,约定在当地投资锂电池复合铜箔项目。项目总投资6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流动资金10亿元。以自有或自筹资金投入。

其中,一期投资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10亿元,租赁厂房进行生产。项目二期投资48.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40亿元,购地进行生产。

宝明科技证券事务部人士对界面新闻表示,一期厂房是子公司的厂房,还需要设备等筹建工作,建设期12个月。

在不久前的机构调研活动时,宝明科技董事长李军透露,赣州一期项目达产后,年产约1.5-1.8亿平米锂电复合铜箔(相当于传统铜箔约一万吨)。目前公司锂电复合铜箔生产良率约80%。

二级市场对此反应热烈,原因之一在于复合集流体这一前沿技术即将产业化应用,市场前景十分可观。

集流体是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锂电池集流体通常采用铜箔、铝箔。

复合集流体则是一种有着“三明治”结构的新型动力电池集流体材料,较传统集流体具备更好的性能。

来源: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宝明科技人士称,锂电复合铜箔作为锂电池负极集流体,具有重量轻、能量密度高、使用寿命长、安全性高、应用广泛等优点。复合铜箔可以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类电池。

“因为金属有极限性能,采用复合材料,可以做得更薄,重量会轻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三。更轻就会有更远的续航。成本也会低一些。”从事复合集流体材料行业超5年的刘智对界面新闻表示。

日前,艺人林志颖驾驶特斯拉出车祸,再一次将新能源汽车电池爆炸起火的安全问题推上风口浪尖。刘智称,复合集流体还有着更高的安全性,受穿刺产生的毛刺尺寸小,同时高分子材料层会发生断路效应,可从根本上解决电池爆炸起火的问题。

来源: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上述优势,机构对复合集流体的产业化替代报以期望。

招商证券分析师游家训认为,复合集流体技术逐步成熟,头部企业已初步实现量产。产业化放量后可降低成本,有望部分替代传统纯金属集流体。其中,“复合铜箔在产业化成熟后对比传统铜箔的降本幅度可能达到20%-0%”。

国信证券研报认为,PET铜箔潜在市场规模较大,如果技术成熟,这是一个可能产生类似电池隔膜头部公司的行业,“我们判断未来一、二级市场大概率会出现这个产业链的新玩家,并最终出现业内龙头。”

A股市场上,诺德股份(.SH)、嘉元科技(.SH)、双星新材(.SZ)、宝明科技等公司纷纷布局复合集流体。

该领域先行者是一家非上市公司—宁德时代(.SZ)间接参股的重庆金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金美新材料),这也是目前唯一实现少量量产的公司。刘智便任职于该公司。

金美新材料年便启动复合集流体项目,年与宁德时代签订独家协议,年已初步实现量产。

刘智对界面新闻称,公司复合集流体产品供不应求,与客户签的合同都是“我们有多少人家要多少”,“如果量产,就能取代绝大部分传统集流体;如果不能量产,就只能供高端车。”

可见,复合集流体当下正处于大规模应用化前夕。如果一年后,宝明科技一期顺利达产,便可能成为A股市场上首个量产复合集流体的公司。

当真如此顺遂?

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打天下

技术与工艺是宝明科技跨界至复合铜箔领域最难翻越的山。

招商证券研报显示,行业头部企业为金美新材料,在已涉足复合集流体领域的上市公司中,目前大部分仍处于送样阶段。

宝明科技首次披露跨界,便跳过了研发披露,直接进入建厂投产阶段。

在不久前的调研公告中,宝明科技称,“公司年年初开始布局开发锂电复合铜箔。技术来源于公司在金属镀膜技术方面的长期积累。公司有锂电复合铜箔技术的专利布局。”

不过,在宝明科技年年报的核心竞争力中,公司在陈述技术研发实力时,只字未提复合铜箔技术。

界面新闻查询企知道专利数据库发现,宝明科技确有一项相关实用新型专利。

在宝明科技共余条有效及申请中的专利中,有两条与复合铜箔技术相关,两条是同一个内容。

“一种复合导电铜箔”在年11月同时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已于年6月获授权,“一种复合导电铜箔及其制备方法”的发明专利申请仍在实质审查之中。

来源:企知道专利数据库

发明专利含金量大,审查要求也更高。

有行业观察人士称,“一种复合导电铜箔及其制备方法”更似于制作流程的描述,“制作过程理论上可以申请专利,但是不是通用过程,有没有独创性,需要鉴定评审。”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专利的发明(设计)人只有一人——李军,宝明科技实控人、董事长。

李军关联6条有效及申请中的专利信息,其余4条各有多位发明(设计)人,李军作为第二发明(设计)人出现,仅复合铜箔专利为其单人署名。

从过往履历来看,李军5岁,硕士学历,年起历任多家公司的总经理助理、总经理、董事长等职位。长年居管理层,却依然能独自完成研发并获取专利,令人惊奇。

与此同时,金美新材料余条专利中,有效和申请中的发明专利64条,多为复合集流体相关专利。包括金属膜的生产加工设备,导电薄膜的生产加工系统,集流体回收方法及设备,复合金属箔的制备方法、设备和系统,蒸镀、水镀一体化设备,高分子材料表面镀覆装置和方法等。

在手只有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便以此投资60亿元项目,这不免让人为宝明科技担忧。

宝明科技对复合铜箔技术人才的储备是否足够,也是疑问。

截至年末,宝明科技员工人,6位为硕士学位,董监高已占了三位。

宝明科技证券事务部人士对界面新闻称,复合铜箔项目研发是由公司原玻璃薄化深加工的团队在做,“技术是从玻璃薄化深加工技术金属镀膜过来的,两项技术差不多”。而有业内人士称,“完全不是一回事”。

工艺难点多,起量难度大

复合集流体工艺有多难?

招商证券分析师游家训表示,复合集流体对生产工艺及设备要求高,需要将有机高分子材料和金属材料之间做到完美复合。

在复合集流体的工艺流程中,磁控溅射、水电镀等环节均存在难点。

游家训称,磁控溅射环节最大问题在于生产效率较低,一次只能溅射单面基体,同时若长久维持在高温状态下可能造成膜褶皱,但降低温度会造成生产效率降低。部分厂商也在尝试用蒸镀来替代,但工艺难度也比较高。

水电镀环节与传统的PCB电镀工艺相似性较大,但难度更高。如在导电辊表面易形成镀铜层,镀铜层易刺破或划伤薄膜。导电薄膜产品的良品率大幅降低。

“作为一种高端新材料,其对各项指标要求严苛。”中信建投最新研报同样认为,生产PET铜箔对技术、设备要求严苛,拥有较高壁垒。

首先,PET铜箔作为锂电池集流体,后续需要经过浆料涂布、辊压等生产过程,对基膜柔韧性和强度要求较高;  其次,复合铜箔上的PET膜厚度只有4.5μm,要防止磁控溅射过程中箔材穿孔导致承载活性物质的作用下降;  第三,PET铜箔上两侧铜膜厚度仅有1μm,要防止氧化避免被电解液腐蚀;  第四,电镀过程作业面积较大,要使电流均匀防止镀铜不均;  第五,要防止薄膜在收放卷时起皱变形。

“我们走过的路、踩过的坑他们也会走一遍的。”刘智对界面新闻称,“实验室能做出来的,实际生产却未必,材质、拉升、延展、镀层,先镀哪个后镀哪个,都需要慢慢摸索。”

复合集流体对设备要求也高。“所有设备都需要重新定制,定制期都需要超过一年。设备的设计团队,工艺的设计团队缺一不可。”

刘智告诉界面新闻,该公司在复合集流体领域已深耕五六年,工艺积累、技术积累、人员积累,手持宁德订单,到如今才小批量出货一年左右。“现在我们都还在做研发,还在不断改进技术,改进设备,提升工艺稳定性,还有些关键指标需要提升。”

刘智称,正因为如此,公司暂时没有能力在短期内实现特别大的工业化量产。

对宝明科技复合铜箔约80%生产良率的说法,刘智称,不同的企业验收指标不一样,良品率标准有区别。“我们三年前良品率就做到过90%,但宁德时代要求不同,对延展性、拉升强度、电阻等各种指标的要求在一步步提升。”

此前重庆金美在一次调研中也提到,良率有很大的出入,取决于客户的接收标准。“比如说如果宁德时代接收标准,标准卡的非常严格,良品率可能只有百分之四五十;但是如果是其他厂家,可能就能提高到百分之八十九十。”

在诺德股份近期一份关于PET铜箔纪要中,诺德股份表示,从公司角度来看目前PET铜箔工艺尚且不够成熟,处于实验室级别,动力使用还有蛮多问题,消费容错率高,客户没有较强的意愿来用。

刘智认为,刚启动项目的企业也许三五年后能慢慢做起来,但短时间起量难度较大。从人才到设备、到技术、到市场,都需要时间的积累。

宝明科技证券事务部人士对界面新闻称,“我们的产品已经通过行业标准测试。”在问及何种标准测试,宝明科技不予回应。对是否存在意向的下游企业,同样不予回应。

宝明科技60亿豪赌(下):资金提前埋伏,股价大涨后谁最受益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6657.html


冀ICP备2020029325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