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邵雄辉与其曾任职的日本独资企业肇民精密塑胶制品(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肇民精密”)等股东,共同设立了上海肇民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肇民科技”)前身。设立之初,不仅业务主要承接自肇民精密,且以邵雄辉为核心的业务团队还入职至肇民科技。年年底退出肇民科技,到了年,肇民精密已无经营业务“功成身退”完成注销。 而此番上市,肇民科技背后或“荆棘丛生”。历史上,肇民科技曾多次被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加强管理并整改,且超半数董监高或普遍“低学历”,其内部治理水平或存隐忧。此外,肇民科技专利涉嫌“一案两请”的戏码频频上演,令人唏嘘。雪上加霜的是,肇民科技监事、高管、核心人员过往履历玩“穿越”,曾就职于“未成立”公司?令人费解。 一、曾8次被要求加强管理,内部治理或存隐忧 近年来,业绩增长的另一面,肇民科技主要产品之一的毛利率呈下滑趋势。 据签署日为年3月3日的招股书(以下简称“招股书”),-年,肇民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2.33亿元、2.95亿元、3.35亿元、4.95亿元,-年分别同比增长26.47%、13.43%、47.77%。 -年,肇民科技净利润分别为2,.53万元、5,.96万元、7,.12万元、10,.76万元,-年分别同比增长75.34%、38.83%、46.24%。
据招股书,肇民科技主要产品为精密注塑件、精密注塑模具。其中,精密注塑件主要为汽车功能结构件和家用电器功能部件。 据招股书,-年及年上半年,肇民科技的精密注塑件的收入分别为20,.67万元、25,.24万元、28,.66万元、18,.72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3%、89.7%、91.56%、93.96%。同期,精密注塑模具收入分别为1,.88万元、2,.73万元、2,.46万元、1,.46万元,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7%、10.3%、8.44%、6.04%。 其中,-年及年1-6月,肇民科技精密注塑件的毛利率分别为37.73%、36.89%、39.39%、36.36%。同期,肇民科技精密注塑模具的毛利率分别为64.53%、57.54%、54%、49.74%。 即近年来,肇民科技的模具产品毛利率逐年下滑。 而另一方面,肇民科技子公司净利润告负,或“拖后腿”。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年3月3日,肇民科技共有2家控股子公司。 其中,一家子公司为上海肇民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肇民动力”),肇民科技对其持有60%的股权。肇民动力主要从事精密汽车零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年及年1-6月,肇民动力的净利润分别为-.28万元、-18.68万元。 而另一家子公司,湖南肇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肇民”)系肇民科技全资子公司,成立于年9月23日,主要从事精密注塑件及精密注塑模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年1-6月,其净利润为-10.68万元。 不仅子公司净利润告负,肇民科技还曾8次被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加强管理。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年,在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肇民科技检查结果中,肇民科技曾8次被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加强管理,确保安全”。其中,有5次被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要求整改。 此外,年7月10日,肇民科技曾因未按规定的期限公示年度报告而被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后于年7月31日被移出。 可见,肇民科技多次被要求加强管理或整改,内部治理能力或存隐忧。 二、超半数董监高“低学历”,发明专利或靠“买买买” 问题并未结束,肇民科技的员工或普遍“低学历”,其半数董监高系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4名核心技术人员均系大专学历。 据招股书,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年3月3日,除独立董事外,肇民科技的董监高及核心技术人员共12人。 其中,董事会成员除了独立董事外共4人,分别为董事长兼总经理邵雄辉,大专学历;董事兼副总经理孙乐宜,大专学历;董事兼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肖俊,硕士学历;董事石松佳子(日本籍),大学学历。监事会成员共3人,分别为监事会主席密永华,中专学历;监事王明华,大专学历;职工代表监事谢海茂,中专学历。高级管理人员共5人,除了兼任董事的邵雄辉、孙乐宜和肖俊,剩余2人分别为副总经理*晓菊,本科学历;财务负责人李长燕,本科学历。 而核心人员包括兼任监事的王明华、王玉宇、欧华武、彭学英,四人均为大专学历。 除董监高及核心人员外,肇民科技员工受教育程度或普遍“低学历”。 截至年6月30日,肇民科技共有名员工。按员工受教育程度分类,肇民科技本科及以上、大专中专或职高、高中及以下员工数量分别为30人、94人、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98%、28.14%、62.87%。 也就是说,肇民科技大专及大专以下学历的员工数量占比为91.02%。
除员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外,子公司肇民动力系肇民科技于年从其实控人处收购得来。 据招股书,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年3月3日,肇民科技共拥90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有4项,均为子公司肇民动力原始取得。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招股书中披露的这四项发明专利,其申请日期均于年,授权公告日期均于年。 据招股书,肇民动力成立于年2月13日。被收购前,肇民科技的实控人邵雄辉、李回城分别持有肇民动力51%、49%的股权。 年1月15日,肇民科技正式收购了肇民动力为控股子公司,收购后,肇民科技对肇民动力持股60%,肇民动力其余40%的股权由李回城持有。 而国家知识产权局显示,上述四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均包括李回城。 也就是说,通过收购肇民动力的控股股权,且“巧合”的是肇民动力名下四项发明专利的发明者均有李回城的“身影”,肇民科技的发明专利或靠“买买买”。 值得注意的是,肇民科技近5年内正在申请的3项发明专利均未获得授权。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信息,肇民科技最近5年仅有3项发明专利申请,且截至目前均未获得授权,该3项专利的申请时间分别为年6月22日、年8月24日、年12月29日。 可见,肇民科技超半数董监高及九成员工“低学历”,核心人员均系大专学历,其经营管理水平或存隐忧。且其持有发明专利或靠收购子公司而来,且5年内肇民科技正在申请发明专利均未获得授权,研发创新能力如何?尚未可知。 三、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现“重叠”,涉嫌“一案两请” 专利,一定程度上能够地向外界传递企业创新信号。然而,肇民科技或存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重叠”的情况,涉嫌“一案两请”。 据招股书,肇民科技拥有两项名为“真空泵”的发明专利,专利号分别为ZL10785098.5、ZL10272293.8,专利权期限分别为年4月28日-年4月27日、年8月31日-年8月30日。
另两项发明专利名称分别为“单向阀”、“气缸式真空泵”,专利号分别为ZL10272337.7、ZL10790440.0,专利权期限分别为年4月28日-年4月27日、年8月31日-年8月30日。 值得注意的是,据招股书,上述4项发明专利均有对应“高度相似”的实用新型专利。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专利号为102722938的发明专利与专利号为203713931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两项专利的专利名称均为“真空泵”,专利申请日期均为年4月28日,专利权人均为肇民动力,且专利权均处于维持状态。 “蹊跷”的是,上述两项专利的发明内容或“撞车”。 其中,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而上述两项专利摘要介绍均系:涉及车用零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真空泵,包括设有腔体的泵体、设于所述腔体内的分隔件以及与所述分隔件连接的真空产生机构;分隔件将腔体分隔而形成密闭的真空腔室;真空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泵体上并与所述真空腔室相连通的进气单向阀和出气单向阀;真空产生机构用于带动所述分隔件作往复运动,当所述分隔件运动时真空腔室的体积增大或减小;其中,当真空腔室的体积增大时,气体由所述进气单向阀进入,当真空腔室的体积减小时,气体由所述出气单向阀排出。 据发明专利“真空泵”的说明书,该发明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泵,该真空泵具有噪音小、寿命长、不反抽和成本低等等诸多优势。 据实用新型专利“真空泵”的说明书,该实用新型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泵,该真空泵具有噪音小、寿命长、不反抽和成本低等等诸多优势。 而类似的问题并不止于此。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专利号为102723377的发明专利与专利号为203713908的实用新型专利,两项专利的专利名称均为“单向阀”,专利申请日期均为年4月28日,专利权人均为肇民动力,且专利权均处于维持状态。 而名称同为“单向阀”这两项专利摘要介绍均系:涉及车用零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单向阀,包括形成有中空的管道的阀体、设于所述管道内的至少一个薄膜阀芯。所述薄膜阀芯包括将所述管道分隔成两部分的支撑板和贴附并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的皮膜;所述支撑板上设有N个 通孔,所述N为自然数,所述皮膜覆盖这些 通孔。 据发明专利“单向阀”的说明书,该发明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阀,该单向阀具有稳定、可靠、对杂质不敏感等优势。 据实用新型专利“单向阀”的说明书,该实用新型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向阀,该单向阀具有稳定、可靠、对杂质不敏感等诸多优势。 此外,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数据,专利号为107850985的发明专利与专利号为162的实用新型专利,两项专利的专利名称均为“真空泵”,专利申请日期均为年8月31日,专利权人均为肇民动力,且专利权均处于维持状态。 而上述专利号为107850985的发明专利、专利号为162的实用新型专利的摘要介绍均为:涉及车用真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真空泵,包括泵体和从泵体中伸出的动力输入轴。其中,动力输入轴与外部动力机构延伸出的动力传递轴相对设置,真空泵还包括设置于动力传递轴与动力输入轴之间的控制机构。动力传递轴以自身轴线为旋转轴线旋转,控制机构用于控制动力传递轴与动力输入轴的传动接洽或分离,使得真空泵工作或停止。 据专利号为107850985的发明专利说明书,该发明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泵,该真空泵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启停,能耗更小,寿命更长。 据专利号为162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该实用新型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真空泵,该真空泵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启停,能耗更小,寿命更长。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数据,专利号为107904400的发明专利与专利号为230964的实用新型专利,两项专利的专利名称均为“气缸式真空泵”,专利申请日期均为年8月31日,专利权人均为肇民动力,且专利权均处于维持状态。 而上述两项名为“气缸式真空泵”的专利摘要介绍均为:涉及车用真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缸式真空泵,包括泵体和从泵体中伸出的动力输入轴;动力输入轴与从外部动力机构延伸出的动力传递轴相对设置;动力传递轴以自身轴线为旋转轴线旋转;此外,气缸式真空泵还包括气缸,气缸用于控制动力传递轴与动力输入轴接洽或分离;动力传递轴与动力输入轴接洽时,动力传递轴带动动力输入轴旋转,气缸式真空泵工作;动力传递轴与动力输入轴分离时,气缸式真空泵停止工作。 据发明专利“气缸式真空泵”说明书,该发明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式真空泵,该气缸式真空泵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启停,能耗更小,寿命更长。 据实用新型专利“气缸式真空泵”说明书,该实用新型专利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式真空泵,该气缸式真空泵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启停,能耗更小,寿命更长。 显然,上述4项发明专利与其相对应“同名”的4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日期、专利权人一致,且技术领域、发明目的相差无几,令人唏嘘。 据《专利法》第九条,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数据,由于将相同的发明创造采用同日提交的方式进行申请具有一定的益处,中国申请人选择提交“同日申请”的情况越来越普遍。“同日申请”的两件申请,由于申请日的改变不仅导致发明和实用新型不能享受专利法规定的“禁止重复授权原则的例外”,在某些情形下还会对申请人的权益带来极大的损害。 由上述情形或表明,肇民科技子公司肇民动力多起同日申请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但涉及的四项发明专利分别与四项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领域、目的均一致,且截至查询日期年3月8日,在上述8项专利仍处于维持状态。而《专利法》规定,同样的发明创造在申请了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后,实用新型专利在被放弃的前提下,发明专利才可获得授权。在此背景之下,肇民科技子公司肇民动力或并未“放弃”其实用新型专利权,其是否涉嫌“一案两请”? 四、监事、高管及核心人员曾任职于“未成立”公司,信披真实性迷雾重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肇民科技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人员,曾任职于“未成立”的公司,信息披露真实性存几分?不得而知。 据招股书,肇民科技现任监事谢海茂,年3月至年12月,任珠海继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继创电子”)模具部模具补师、模具钳工组长。 而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继创电子成立于年3月14日。即谢海茂在继创电子的任职时间,较其成立时间还要早三年,令人不解。 不仅如此,肇民科技现任财务负责人李长燕,年9月至年6月,任上海君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君威电子”)财务科成本会计。 而据公开信息,君威电子成立于年12月20日,注销于年1月25日。即李长燕在君威电子的任职时间,比其成立时间还要早四年。 另外,据招股书,肇民科技现任核心人员欧华武,年11月至年2月,任职于上海翔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翔亚电子”)模具部。 而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翔亚电子成立于年11月27日。 也就是说,在肇民科技招股书披露的欧华武任职于翔亚电子的任期内,翔亚电子都尚未成立,令人匪夷所思。 信息披露无小事。作为投资者了解拟上市企业的重要“窗口”,肇民科技招股书却低级“失误”频现,监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的任职履历均“踩雷”,纷纷上演在“未成立”公司任职的的异象,其信息披露似“儿戏”。 五、零人供应商成立次年即合作,其实控人与肇民科技核心人员姓名仅“一字之差” 需要指出的是,肇民科技的外协供应商或为“零人”公司,交易真实性存疑。 据招股书,年,上海向翊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向翊实业”)系肇民科技第五大外协加工供应商,肇民科技对向翊实业的采购金额为27.79万元,主要加工内容为模具加工。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向翊实业成立于年1月26日。这意味着,向翊实业成立次年便成为肇民科技的供应商。 同时,向翊实业的 股东、法定代表人为欧华文,系向翊实业的实控人。 凑巧的是,肇民科技的一位核心人员名为“欧华武”。“欧华武”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百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间接持有肇民科技0.3%股权。 而由名字结构来看,两人仅存在“一字之差”,两者是否潜藏着“关联”? 此外,欧华文控股的向翊实业或为“零人”公司,其与肇民科技交易数据的真实性或遭“拷问”。 据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年,向翊实业社保缴纳人数均为0人。 据公开信息,股东欧华文除持有向翊实业股权外,未持有其它公司股权。或不存在社保代缴情形。
由上述情形可见,向翊实业或系“零人”公司,成立次年即成为肇民科技的前五外协供应商,且向翊实业实控人欧华文,与肇民科技核心人员欧华武,名字结构仅“一字之差”,双方的交易数据是否真实?不得而知。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肇民科技未来在资本市场上能否获得投资者的青睐?或是个未知数。 免责声明: 我们尊重每一位作者的作品,本网发布、转载的内容,仅供信息分享和服务读者,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任何投资建议。若涉及内容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 时间处理,感谢。 翔亚电子肇民科技肇民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