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镜片研究报告四重优势缔造镜片龙头,近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baidianfeng.39.net/a_cjzz/180416/6169871.html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刘越男、陈笑)

1.国内镜片龙头企业,盈利能力优于同行

1.1.历时20年发展,品牌矩阵丰富

公司成立于年,历经20年发展成长为国内镜片龙头企业,年正式登陆深交所,代码.SZ。公司为国内 的综合类眼镜镜片生产商,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及市场知名度,据招股书及欧睿咨询,整体框架眼镜镜片(不包含隐形眼镜镜片)以零售量计,公司于-年连续五年中国大陆销售 ,年市占率数据为10.7%、为国内 ;据艾瑞咨询,年按销量计,公司市场份额居国内第二(仅次于万新)、按销售额计市场份额居国内第四。

公司竞争优势总结:其一 行业的研发实力,其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其三丰富的品牌矩阵,其四全产业链布局。

研发实力体现在:1)与 光学专家庄松林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建立了行业示范性的院士工作站和眼镜工程技术中心;亦与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及团队达成产学研用合作;2)自主研发生产的1.71、KR树脂、KR超韧、PMC超亮等优质原料除自用外,还开放供应给同行,惠及全行业;3)不断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向市场提供各种光度的高折射率、超韧、超亮、超薄、蓝光防护、智能变色、偏光、渐进多焦点等多种性能镜片,并基于消费者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复合性能的多功能产品。

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公司销售模式分直销、经销和代销,截至年末经销商客户达82家、直销客户数家、授权合作的电商企业数量近百家。

丰富的品牌矩阵:公司产品分日常通用、数码场景、户外防护、高端定制等系列,以高端定制为例又可分为近视管理、学生读写、抗疲劳、维适系列,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全产业链布局:业务涵盖树脂原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镜片光学结构、光学膜层及功能化镜片的研发及设计,树脂镜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及个性化定制生产,镜架设计及成镜的生产、销售;尤其是打通产业链上游、实现部分原料产品的自给(目前折射率1.56和1.60的树脂单体主要自产)。

1.2.公司股权结构较为集中,董监高具丰富的行业经验

公司股权结构集中。公司实际控制人为谢公晚、谢公兴和曾少华先生,其中谢公晚、谢公兴系兄弟关系,曾少华系谢公晚妹妹之配偶。截止到年10月12日公司招股说明书签署日,谢公晚先生、谢公兴先生和曾少华先生合计直接或间接持有公司83.93%表决权。

公司主要董事高管行业经验丰富,在技术层面上具领头雁的重要性。谢公晚先生现任公司董事长,具丰富且 的行业从业经验。谢公兴先生现任公司总经理,负责公司研发体系建设、技术标准制定等工作,是多项专利的发明人,参与制定《QB/T-眼镜镜片光学树脂镜片》行业标准的制定,是全国光学和光子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眼镜光学分技术委员会委员。朱海峰先生是研发工作的带头人,全面负责研发方向选定、研发项目推进工作,主导多项核心技术的形成,是多项专利的发明人,其参与研发的PMC镜片获镇江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1.3.采取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积极优化产品结构

(一)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直销收入占比达7成

公司镜片业务销售模式以直销为主,经销为辅。公司镜片业务销售模式分为B2B与B2C,B2B分为经销、直销、代销,是当前主要的销售模式;B2C分为线上电商自营及线下门店自营(目前仅丹阳明月体验店)。H1直销、经销收入占比分别为70.3%、29.2%(备注:此口径下将电商归入直销)。

直销:直销模式收入占比约70%,以终端眼镜门店和眼镜连锁企业为主。

该模式下,公司销售镜片镜架等产品给终端眼镜门店、眼镜连锁品牌企业等,再由他们销售给消费者。-年直销客户数量分别为个、个、个,直销收入占比重分别为73.36%、70.91%、68.65%,H1为70.25%。

直销客户数量组成主要以终端眼镜门店和眼镜连锁企业为主,-年二者合计数量占比分别为87.13%、85.95%和88.33%,基本保持稳定;收入占比基本在六成以上。

从新增情况看,过去三年仍以终端眼镜门店、眼镜连锁企业为主,年电商企业明显增加。-年,直销渠道新增客户新增当期收入占比分别为4.03%、4.22%和7.92%。从各细分渠道看,仍以终端眼镜门店、眼镜连锁企业为主,年因疫情等原因导致电商企业明显增加。

经销:经销模式收入占比约30%,其数量稳中有降因公司优化结构。

该模式下,公司与经销商签订经销框架合同,经销商根据其实际需求向公司下达订单,经销商将镜片产品销售给其终端眼镜门店客户或电商企业客户,后者根据终端消费者的具体情况加工装配成眼镜后销售给消费者。

-年及H1经销商数量分别为95个、91个、82个和79个,经销收入占比重分别为23.73%、26.98%、30.58%和29.24%。经销商数量稳中有降主要因公司进一步优化其结构,部分原经销商因未满足公司考核要求、违反公司合同条款等原因而终止合作。

据招股书披露,-年主要经销商的平均周转时间分别为6.94月、6.36月、6.63月,平均周转次数分别为1.73、1.89、1.71,单笔片以上订单占比分别为77.56%、75.60%、73.05%,符合眼镜行业“多频次、小批量”的发货商业逻辑。

代销:公司仅对个别客户采取代销模式。公司将镜片产品交给代理商进行代理销售,由客户向订单部门下订单,公司根据订单发货。

(二)优化产品结构,高折射率占比稳步提升

我们加总直销与经销模式下各折射率镜片收入发现,低折射率镜片占比正在下降,高折射率镜片占比正在提升。

1.56和1.60系列收入占比 ,-年及H1分别为77.4%、73.4%、73%、70%,占比正稳步下降;高折射率(1.67/1.71/1.74)占比分别为21.9%、26.1%、26.9%、29.7%,占比正稳步上升;1.71系列收入占比为7%、12.2%、14.8%、17.1%,是高折射率中表现 的产品。

我们认为,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主动减少利润率较低的低折射率镜片,积极拓展利润率更高的高折射率镜片,虽然过去收入有一定波动,但结构优化利好树立品牌形象、提升盈利能力,且进一步发力中高端市场,实现国产品牌的弯道超车。

1.4.镜片收入/毛利占比超80%,提价推动盈利能力显著提升

镜片收入/毛利占比 ,成镜收入快速增长。

-20年镜片收入分别3.62/4.3/4.48/4.36亿元,CAGR为6.4%(因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占总收入比重从84.9%下降到80.8%;H1为2.16亿元占比79.5%进一步小幅下降,但仍为权重 的业务。

除镜片外,原料销售与成镜业务分别为第二、三大主业:-20年原料销售收入占比基本稳定在9-12%,H1为亿元占比9.8%;成镜收入占比从1.4%快速提升至9.6%,-20年CAGR为%,H1为亿元占比9.6%。

-20年镜片毛利分别1.58/2.01/2.41/2.47亿元,CAGR为16%明显高于收入CAGR,占总收入比重从95.2%下降到83.3%,H1进一步下降至82.1%。成镜毛利占比从0.8%快速提升至11.5%,原料销售毛利占比基本稳定在5-8%但有一定的波动。

按地区看,中国大陆收入占比分别88.1/87/90.9/92.5%,国外分别10/11.7/8.8/7.3%;大陆地区细分中华东地区是主要收入来源,年占比高达50.9%。

收入净利规模保持较快增长,主动调结构有一定影响:

营收:营收规模从年的4.3亿元增长至年的5.5亿元,年受到疫情影响及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影响小幅降至5.4亿元。年前三季度为4.1亿元同比增长9.8%。

归母净利:归母净利规模从年的0.17亿元增长至年的0.70亿元,-20年增速分别为94.87/.64/0.23%。年前三季度为0.55亿元同比增长46.4%。

2.*策支持下眼镜行业望超千亿市场规模,国产品牌龙头有望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形成弯道超车

2.1.国内近视人口比例远超全球平均水平,但人均镜片消费支出远低欧美发达国家

(一)国内近视人口基数庞大

国内人口基数庞大,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潜在视力问题,对眼镜、镜片产品的功能性需求日益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与中国健康发展中心的 数据,世界视力问题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为28%,而中国该比例则高达49%。随国内经济不断发展,电子产品不断普及,低龄及老龄人口的用眼场景不断增多,视力问题人口基数亦不断加大。

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且呈现发病年龄早、进程快、程度深趋势。

年,中国近视患者人数已高达7亿,占全球比例近半。

由于电子产品的普及与课业负担的加重,我国儿童及青少年近视率整体高于世界平均,且呈现发病年龄早、进展快、程度深的趋势,当前国内小学生近视发病率约30%、初中生约60%、高中生约80%,而大学生已高达90%。

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眼健康白皮书》数据,-20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分别53.6%/50.2%/52.7%,近视防控与矫正任务异常艰巨。高近视率提高了镜片市场的需求,青少年近视防控问题则催化了功能性镜片的发展。

(二)国内镜片人均支出金额、人均购买量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国内镜片人均支出金额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据全球调研机构Statista及EuromonitorInternational数据显示,年我国人均镜片支出金额仅3.14美元,低于法国60.56美元、德国52.28美元、美国39.83美元、日本16.14美元,全球平均为7.07美元。

国内镜片人均购买量仍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据全球调研机构Statista及EuromonitorInternational数据显示,年我国镜片人均购买量为9.56副/百人,低于法国48.01副/百人、德国46.58副/百人、美国24.83副/百人、日本11.98副/百人,略高于全球平均9.12副/百人。

2.2.国内镜片行业市场规模稳健扩张,到年将超千亿

*策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将推动镜片行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眼镜行业“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眼镜行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集群优势综合体现,质量标准成效显著,国际竞争能力提升,人才建设不断加强,我国眼镜大国地位稳步提升。《指导意见》也为“十四五”眼镜行业高质量发展定下了目标:保持行业发展稳中加固;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和优化;绿色企业建设达到新水平;推进品牌战略取得新进展;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明显提升。

全球及中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到年前者将达到1,亿美元、后者将达到1,亿元人民币。

据Statista,年至今全球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保持良好增长态势,从年的1,亿美元增长至年的1,亿美元,CAGR为1.24%。年受疫情影响下滑至1,亿美元。随全球眼镜产品人均支出额的进一步提高,全球眼镜产品市场规模将保持稳步增长,预计到年望增长至1,亿美元,CAGR为8.73%。

据EuromonitorInternational,年至今我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CAGR为7.83%,远高于同期全球增速水平。预计到年望增长至1,亿元,CAGR为6.82%。

中国眼镜镜片市场规模到年望突破亿元。随我国近视人口不断增长、消费者对功能性镜片以及视光矫正的需求力度持续增加、眼镜更换频次增加等,镜片消费需求亦不断增长,据EuromonitorInternational,国内镜片市场规模已从年的亿元增长至年的亿元。CAGR达7.6%。预计到年望增长至亿元,CAGR为7.5%。其中,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国内树脂镜片产值到年望增至.24亿元,按零售端预计市场规模约-亿元。

我们认为,未来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进一步提升、人们消费理念的转变等,我国眼镜片人均支出额、人均购买量仍有较高提升空间,我国镜片/眼镜市场规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报告来源:未来智库)

2.3.上游竞争格局较海外仍较分散,国产品牌龙头正加速崛起

镜片行业产业链主要分上、中、下游:

上游由原材料和辅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构成。上游厂商主要向中游生产商提供树脂、玻璃、塑料及模具、光学添加剂等镜片生产原料和生产设备,此外还向下游零售商提供验配设备。

中游主要由镜片生产厂商构成。中游的镜片生产厂商除了加工生产镜片成品和定制的车房片,还要承担材料、膜层、工艺技术、光学性能等方面的研发设计工作,并为下游销售渠道提供销售折扣、专业设备、加工、售后、销售员及视光师专业培训等支持。

下游主要由代理商、经销商和镜片零售商组成。下游的经销商/零售商等主要包括连锁眼镜零售商、眼镜零售门店、电商平台、医院医院附属的配镜中心等。下游零售商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需要在门店配置专业设备和专业视光人员,为消费者提供验光、配镜、镜片镜架装配、试戴体验等专业服务。

产业链上鲜见净利率超过20%的企业,尤其是生产商与零售商,其利润多被营销费用等侵蚀。

制造商以博士眼镜为例,年营收为6.56亿元,毛利率为67.59%净利润为.4万元,净利率为10.34%。-20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51/49/47%,且管理费用率均约10%。销售费用高企因高昂的房租成本(眼镜门店往往选址在人群量比较大的繁华地段)与人工成本(单个成熟的眼镜店需5-6名员工,验光师1-2名)。

以公司(明月镜片)为例,年营收为5.4亿元,毛利率为54.95%,归母净利为万元,净利率为15.11%。-20年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5.1/18.8/20.9%、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5.3/12.9/15.6%,销售费用高企因广告投入等增加,侵蚀较多利润。

从镜片制造企业品牌知名度、产销规模和营销渠道来看,国内镜片制造行业大致分为三个层级。

层级为全国性镜片生产企业,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较高,营销渠道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镜片品类较为齐全、工艺技术相对 、质量管控严格精细,获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以明月、依视路、蔡司等企业为代表;

第二层级为区域性镜片生产企业,以所属区域市场为依托,在该区域及其周边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

第三层级的企业规模较小、数量较多,缺乏自主品牌,或销售范围受限,或从事代工业务,市场份额较小;这类企业质量管控能力一般较弱,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于产品表现及质量方面日益苛刻的需求。

未来随着国内镜片制造标准进一步趋严,有相当一部分规模小、技术水平低、质量控制差的企业将被市场所淘汰,而品种齐全、质量稳定的品牌企业将凭借扎实的光学设计能力、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以及快速的消费需求响应及产品迭代能力引领行业发展。

3.技术研发/全产业链/渠道广/品牌强四大优势构筑纵深护城河,将受益国内镜片行业广阔市场空间

3.1.技术研发:核心技术/专利/在研项目众多,产学研一体化更增厚壁垒

(一)印证一:核心技术、专利、在研项目众多

公司深耕镜片行业多年,已积累了丰富技术经验、获得了多项核心专利,且当前在研项目众多。

镜片的设计与生产融合了数学、光学、有机化学、表面及结构物理、机械加工、医学等多学科领域技术。目前公司所拥有的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镜片生产环节,包括一种高折射率、高阿贝数树脂镜片的制造工艺等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

截至H1末,公司共有87项专利,其中有12项发明专利、54项实用新型专利、21项外观专利,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目前在研项目包括1.71超亮镜片树脂的研究、1.71超薄超低反射双面非球面镜片的开发、高端(高折射低色散高透)树脂镜片制备关键技术研发等,我们研究发现招股书中披露的21项在研项目中,13项与镜片有关、6项与树脂单体有关,皆围绕核心工艺;且多数仍处于小试或中试阶段,看好后期成果转化。

公司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了多项行业标注,包括《眼镜镜片光学树脂镜片》(QB/T-)、《非球面树脂镜片》(T/DYGA-)等。

(二)印证二:1.71折射率镜片实现消费替代与重要突破

1.71镜片更薄更轻更清晰,实现重要突破。

公司推出的1.71超薄高折射率镜片产品,通过聚合过程中改良聚合物分子结构,弥补了高折射率材料先天色散度过高的缺陷,实现了镜片产品高折射率、低色散的双重优点,该产品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评为“创新消费品”。

实现了对传统中低折射率产品的消费升级,对1.74折射率产品在光学参数更 的情况下,性价比大幅提升、实现消费替代,已逐渐成长镜片业务的旗舰产品系列。

1.71实现了:1)边缘厚度比1.60薄11%,告别厚瓶底,佩戴更美观;2)减轻鼻梁负担,重量比1.60轻7%,日常戴镜不易留痕迹,佩戴更舒服;3)实现高折射率镜片低色散,阿贝数高达37(部分1.74折射率镜片仅33-34),视物更清晰。

此外,根据PCONLINE此前测评:以度为例,1.60折射率镜片的边缘厚度为8.07mm,1.71折射率镜片是6.98mm,1.60比1.71厚15.6%;1.71折射率镜片重量为19.6克,1.60折射率镜片重20.9克,1.60比1.71重6.6%;1.71折射率镜片(超亮)的透光率为99.6%,1.60树脂镜片的透光率为97.8%;此外,1.71折射率镜片在天视A6膜等技术工艺的加持下,耐磨损、防水、防油污、防指纹、防静电等各项性能均较优。

价格层面,1.71较依视路、蔡司等外资品牌的1.74性价比更高:以淘宝为例,公司旗舰店1.71智能变色为元、1.71PMC高清透亮为元、1.71日常非球面为元、1.71防蓝光元;而依视路1.74钻晶A4系列防蓝光为元(折后,下同)、钻晶A3系列为元、荧动系列为元、钻晶A+系列为元。相近系列的依视路1.74价格均高出40-50%左右。

(三)印证三:推进产学研合作,进一步增强研发壁垒

公司与庄松林院士团队,以及上海理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等知名高校及团队达成产学研用合作:

公司与 光学专家庄松林院士及其团队合作,建立了行业示范性的院士工作站和眼镜工程技术中心,对眼视光行业的前瞻性课题进行专项攻坚。其中“院士工作站”则主要通过对眼视光学中光学部分的研究,研制出符合国人配戴的光学矫正镜片,并对验光、定制、镜片参数检验等多环节进行深度优化。

上海理工大学对“上海理工-公司眼镜光学工程技术研究”中提供技术、成果和人才支撑,促进在工艺优化、自动化生产线、新品种开发、镜片设计的研发,加工检测设备的设计研发等方面实现技术革新或技术突破等。

南京工业大学-明月光电新材料新技术产业研究所主要专注于眼视光科学及其新材料技术、光电新材料和激光防护材料与装备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应用等。

公司联合庄松林院士团队推出“轻松控”。青少年的度数通常较浅,对高折射率镜片的需求较小。公司于年发布了青少年近视防控镜片“轻松控”,由明月镜片联合中国工程院共同推出,镜片折射率主要为1.56。“轻松控”产品目前已展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实现对传统折射率产品新增业务机会的扩展。备注:后文将详述近视防控产品。

(四)印证四:针对核心技术人员采取多项激励措施

为保持核心技术人员的稳定性,公司采取多种激励措施:

对表现突出的技术人员进行职级升迁、根据个人表现给予技术人员绩效奖金等物质奖励、引入核心员工持股等。

一方面建立一系列较灵活的技术创新机制和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绩效管理制度、薪酬和福利增长计划,并制定了项目负责制及相关的奖励制度,强化创新激励,提高了团队成员的创新积极性。

另一方面,为实现对核心员工的长期激励,保持核心员工稳定性,公司实施了股权激励。通过核心员工持股的激励方式,公司核心员工可以享有公司成长带来的资本收益。

3.2.全产业链:汇聚全球优势资源且部分原料实现自给,具备完善的一站式服务体系

公司具备完善的产业链及一站式服务体系,拥有完备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能力。公司业务涵盖树脂原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镜片光学结构、光学膜层及功能化镜片的研发及设计,树脂镜片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及个性化定制生产,镜架设计及成镜的生产、销售,为市场提供品质稳定、品类齐全的眼视光产品。

(一)原料研发及生产

公司不断精研生产工艺,对不同材料、添加剂、环境、时间条件下的聚合过释及效果进行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技术。

公司通过优化配方和改良聚合物分子层结构等技术手段,不断优化原材料产品品质。结合在高分子原料生产及大规模镜片制造方面的双重优势,公司具备将前沿新型原材料快速转化并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经验与能力,并持续积极布局新型材料的研发与储备。

如公司独创性地在原料中加入特定的添加剂成分,从而大幅提升了材料的韧性、透光性,从而生产出超韧、超亮两个系列产品。超韧运动抗冲击树脂镜片和PMC光学树脂镜片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厅颁发的高新技术产品认定证书。

公司已掌握部分核心生产工艺,在满足自用的同时也能对外销售。

公司汇聚全球优势资源,与日本三井、韩国KOC合作建立全球 的镜片原料研发生产中心,是全球为数不多实现原料自给的镜片企业,在满足自用的同时也能对外销售。

公司镜片原料业务以自产镜片原料对外销售为主,-20年及H1,自产镜片原料收入占比分别92.50/92.57/90.99/83.54%。

公司自产镜片原料主要为1.56和1.60折射率的预聚物,H1两者在原料业务中收入占比分别为62.38%、17.06%,其中前者占比稳步下降;转售1.71系列收入占比达16.46%,年至今稳步提升。

我们进一步以预聚物、聚合固化生产为例,这是整个树脂镜片生产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预聚物生产:基础化学原料的配方、生产工艺。以及预聚物的分子结构等,直接决定了预聚物的性能及对后继生产的影响,是该环节的核心难点。多年来,公司持续投入研发力量,调整配方及工艺。并结合后段大规模生产的实证数据支持。不断改进,寻找各种原料的 配比,以实现各种原料特性的充分互补与平衡。

聚合固化配方及工艺:第二次聚合反应后即形成镜片基片,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镜片产品的核心环节。预聚物原料在模具中交联固化的聚合过程是一个精细的化学过程,对主料、添加剂、催化剂的选取和配比要求极为精确,同时需要对反应的时间、温度进行精确的控制。配方、材料的升温曲线等等生产工艺会最终影响镜片产品的性能。

(二)镜片研发及生产

公司实现了对材料特性的较好掌控且可以对进口原材料进行一定的优化以及实现新技术产业化落地。

前沿的新型镜片原材料研发与生产主要掌握在日本、韩国等少数国家手中,但境外原材料供应商往往只提供实验室条件下取得的交联固化的聚合样本及其反应环境指标,并不具备或提供如何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技术。而后者是新材料产业化、实现效益的关键环节,且直接进口的新材料也存在一定缺陷,需改良与优化。

真正掌握材料的特性以及大规模生产才是关键所在,公司调整配方,完善聚合物分子中部分元素的结构,改善和弥补高折射率原料的性能与缺陷。如1.71系列产品就结合了高折射率、低色散的双重优点。

生产优势一:独特的区位优势利于实现规模化效应。公司的生产基地位于具有“中国眼镜之都”美誉的江苏省丹阳市。丹阳市地处长江三角洲和上海经济圈走廊,地理位置优越,聚集了镜片原料生产商、镜片制造商、眼镜批发零售商等,形成了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集群。产业集聚降低了运输成本、制造成本,利于实现规模化效应。

生产优势二:公司建立起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从镜片原料到镜片生产,公司对每一道关键的生产工序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检验程序。公司始终致力于对树脂镜片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工艺水平的改良,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严把产品质量关,并建立了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其质控贯穿产品研发、供应商管理、原材料检验、生产管理、销售等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为产品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生产优势三:公司本次IPO募集资金将继续投向产能扩张与研发。根据公司招股书提及的募集资金投向,主要包括高端树脂镜片扩产项目、常规树脂镜片扩产及技术升级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与营销网络及产品展示中心建设项目,我们发现产能扩张+技术升级占比接近9成。

3.3.渠道广阔:直销、经销相结合,建立起广泛的营销渠道

(一)覆盖全国的终端网络

公司直销+经销覆盖约3万家客户,建立起完善的全国销售网络,收入结构中以直销为主,直销以终端眼镜门店为主。我们在前文也详细拆解过,公司直销+经销覆盖约3万家客户,地域分布广泛。按收入拆分角度看,直销占比高达7成、经销占比约3成。直销客户主要以终端眼镜门店和眼镜连锁企业为主(占比接近9成,前者占大头),-20年直销客户数量分别//个(年数量下降与主动调结构有关)。

公司经销客户结构中,五年期以上客户收入占比稳步提升。公司不断优化经销商结构,-20年经销商数量分别95/91/82家,其中5年期及以上客户数量分别63/78/70个(年有一定下降与调整结构有关),收入分别62/77/78%,稳步提升彰显老客户粘性进一步增强。

(二)线上自营零售渠道拓展,线上线下共同发展促进营收增长

公司积极拓展线上自营零售渠道。

线上渠道优势在于, 可有效减少中间经销环节,使消费者享受更加物美价廉的眼镜产品;第二不受地域限制,增强品牌与产品信息的覆盖面,口碑或爆款效应更明显;第三可使企业迅速根据市场变化及客户需求做出响应,保持经营灵活性和高效性。但由于眼镜具备的体验型的商品属性,使得眼镜的线上销售仍脱离不了线下镜架试戴、验光等配镜体验需求。

公司拓展线上渠道亦是为增强品牌知名度,打造收入另一增长来源,其线上销售系与天猫、京东和小米有品等电商平台进行合作,合作模式均为店铺入驻,经销商未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

3.4.品牌知名度与品牌矩阵:国产品牌龙头知名度显著提升,矩阵丰富可满足多元化需求

(一)品牌知名度

公司具备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在国产品牌中位居翘楚。公司加大市场引导及品牌建设投入,通过多种手段、多种渠道加强品牌和产品的宣传和推广,使得消费者在镜片产品选购中更倾向于选择优质的品牌镜片。全新终端系统将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公司在年召开“主角回归,终端制胜”——新一代眼镜店全球启幕仪式,会上介绍了包括SI系统、“四专”在内的整套全新的终端系统,并以此为模板在全国其他城市打造统一的、标准化的终端陈列。该终端展示系统 是实现实时体验,通过比对认知不同镜片之间的差异,比如防蓝光与不防蓝光、不同折射率、超亮与非超亮等,从而可提升消费者对镜片的认知、刺激消费需求;第二可展示自身的技术实力,增强品牌知名度。

(二)品牌矩阵

公司拥有丰富的品牌矩阵,覆盖各种光度范围。

公司的产品主要可分日常通用、数码场景、户外防护、高端定制等系列,以高端定制为例又可细分为近视管理、学生读写、抗疲劳、维适系列,可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公司不断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向市场提供各种光度的高折射率、超韧、超亮、超薄、蓝光防护、智能变色、偏光、渐进多焦点等多种性能镜片。

对于复杂的光学结构需求,公司创办定制车房。对独特的客户需求提供一对一的专属光学设计及镜片生产。

公司掌握多种膜层设计及应用工艺,镜片拥有多种功能性。

公司通过调整镜片基础材料、调节配方、光学设计或镜片膜层,使镜片拥有一种或同时拥有多种功能特性,如蓝光防护、智能变色等。

公司掌握多种膜层的设计及应用工艺,如强化膜、防水防油膜、防静电膜等;且公司仍不断研究不同涂层材料及涂层机构,改进与创新镀膜工艺,进一步提升产品的品质与竞争力。

公司的研发/全产业链/渠道广/品牌强四大优势将构筑起纵深护城河。

虽然眼镜行业是一门古老的行业,但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将有度数框架眼镜纳入医疗器械管理使得目前国内镜片生产的进入门槛相对偏低,因此造成参与者众多、竞争格局较分散的局面。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与消费理念的提升,对眼镜的选择也将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516.html


苏ICP备11050075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