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研能力进入快速跃升通道中国教育新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211229/10133800.html

年至年

·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91万篇,排在世界第二位

·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1.94次,比上一统计年度提升9.3%

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携带月球样本的嫦娥五号顺利返回地球,可高效获取全球范围高精度立体影像的高分十四号卫星被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新一代“人造太阳”放电,第三代核电技术的“华龙一号”反应堆并网发电,“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深达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日前发表文章称,年,全球饱受新冠肺炎疫情困扰,但中国科技仍频繁发力,中国重大科技突破迎来井喷期。

其实,《联合早报》网站文章描述的,只是中国过去一年在世界科研领域快速进步的一个缩影。过去一年,中国研究者的科研兴奋点是什么?中国的科学研究呈现出怎样的发展态势?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日前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从国际科技论文产出的角度,给出了答案。

中国科技论文质量明显提高

—年,中国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篇,占世界份额达到23%,排在世界第二位。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种,比年增加了21种。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是中国“十四五”乃至年远景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

根据中办、国办《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的要求,以及科技部年印发的《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鼓励和引导研究者发表高质量论文,将成为中国科学界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但是,如何科学评价一篇科技论文的质量,一直是一道广受争议的世界难题。在众多争议中,论文发表后的被引用率,正逐步被国际学术界视为衡量一篇论文影响因子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

根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年至年(截至年10月),中国科技人员共发表国际论文.91万篇,继续排在世界第二位,数量比年统计时增加了15.8%;论文共被引用.71万次,增加了26.7%,排在世界第二位。虽然中国论文被引用次数增长的速度显著快于其他国家,但与 的美国.38万次相比,差距依然不小。

就篇均被引用率而言,我国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11.94次,比上一年度统计时的10.92次,提高了9.3%。这说明,中国国际科技论文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但与世界整体篇均被引用次数13.26次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若进一步扩展横向比较的范围,记者发现,中国与世界主要科技大国的差距还不小。以-年间发表科技论文累计超过20万篇的22个国家(地区)作为参照,如果按平均每篇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序,大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有13个。其中,瑞士、荷兰、比利时、英国、瑞典、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论文篇均被引用次数超过15次。而中国排在第十六位,仍远落后于西方传统的科技强国。

当然,中外之间虽然存在较大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去一年中国的科学研究没有进步。假设被当前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的“高被引论文”这一评价指标(指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论文),具有科学性,我们不妨把时间拉长到年至年的10年段,进行国际横向比较。

数据显示,—年,中国被引用次数处于世界前1%的高被引论文为篇,占世界份额达到23%,占世界份额较上一年度提升了近3个百分点,排在世界第二位。中国高被引论文数量虽和 位的美国篇有很大差距,但差距正在快速收窄,与排名第三、第四、第五位的英国篇、德国篇和法国篇,差距在拉大。

与中国自身相比,入选数量较年统计时增加了20.9%。这表明:过去一年,中国科技论文的质量提升明显。

这种进步,还体现在广受国际学术界认可的能反映世界科学 发现和研究动向的热点论文数量增长上。这些在发表后两年间被引用次数排在各学科前1‰的热点论文,也被认为是最能反映世界科研前沿动向的重要风向标,对世界学术研究具有指针意义。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国际热点论文产量,在某种意义上能反映其对于世界前沿科学研究的贡献度。

截至年9月,统计的中国热点论文数为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数的38.4%,排在世界第二位。同期,美国热点论文数最多,达到篇,占世界热点论文总量的44.3%。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统计口径也反映出本统计年度中国在某些领域的高影响力论文有所减少。

在本统计年度,发表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和《细胞》(Cell)三大享有 学术声誉的科技期刊上的论文,有篇,比年减少了篇,其中中国论文为篇,单就论文数而言,较上一年度减少了4篇。美国以篇,仍高居榜首。英国、德国分列第二、第三位。

从世界各学科领域影响因子 的期刊收录中国论文总量变化来看,年,在世界个学科领域种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的篇论文中,中国发表论文篇,比年增加篇,占世界的份额由上一年的18.4%增至22.4%,排在世界第二位;美国有篇,占世界的份额由上一年的35.8%降至33.6%。可见,中美差距有所缩小。

从国际知名学术引文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种类的角度来看,中国科技期刊知名度和国际显示度在稳步提高。年,科学引文索引(SC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种,比年增加了21种;工程索引(EI)数据库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种;医学索引(Medline)收录中国科技期刊种。

年总被引频次进入本学科领域排名前1/4的中国期刊共有16种,比年增加1种,影响因子进入本学科领域排名前1/4的期刊有69种,比年增加19种。

具有国际比较优势的中国学科增多

在高质量国际论文统计中,年中国工程技术、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物理学和数学8个学科领域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在学科排名中列世界首位,较上一个统计年度增加了5个学科。

与过去每年发布的国际科技论文统计的做法相似,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本年度发布的报告,仍然聚焦了中国国际科技论文的产量、影响因子和产地。从论文产出学科领域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管窥当年中国各学科的科研优势与短板。

在本统计年度,哪些学科领域是世界科学界研究的兴奋点?在这些领域中,中国哪些学科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哪些学科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以SCI为例,年SCI收录论文最多的依次是化学、生物、临床医学、物理、材料科学、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基础医学、地学、环境科学和计算技术等10个学科。其中,化学有篇,生物学有篇,临床医学有篇,物理学有篇,材料科学有篇,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有篇,基础医学有篇,地学有篇,环境科学有篇,计算技术有篇。这意味着化学、生物、临床医学等10个学科领域,是年世界各国科学研究的主要“兴奋点”。

在高质量国际论文统计中,年我国工程技术、化学、环境与生态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物理学和数学8个学科领域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在学科排名中列世界首位,较上一个统计年度增加了5个学科。其中,有4个学科生产的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占本学科世界份额超过40%,即工程技术领域占本学科世界份额40.5%,化学占本学科世界份额44.35%,环境与生态学占本学科世界份额41.77%,计算机科学占本学科世界份额41.16%。地学、药学、生物学和综合交叉学科4个学科领域排名世界第二。

从论文引用率来看,我国的材料科学、化学和工程技术等3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 位,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地学、数学、药学与*物学、物理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等9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二位,综合类、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3个领域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排名世界第三位,免疫学排名世界第五位。与前一统计年度相比,7个学科领域的论文被引用频次排位有所上升。

这些学科高质量论文产出数量、影响力的快速跃升,表明中国学者在化学、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12个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已进入世界科学研究的 方阵,具有比较明显的学术优势。

这一判断,在其他几个被国际学术界广泛认可的引文数据库中也能得到印证。依据目前反映世界生物医学领域较高水平研究成果的《医学索引》数据库(网络版),年收录世界科技文献总数为.95万篇,其中中国科技文献数量为22.24万篇,占世界总数的17.8%,比年增加18%。在收录的中国科技文献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遗传性、药理学与制药学、细胞生物学、肿瘤学、免疫学、微生物学、心血管系统和心脏病学等10个学科的文献最多。这意味着与这些学科相关的科学问题,或是年中国学者研究比较活跃的领域。

事实上,各类国际重要会议上发表的论文数,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中国学者在相关学科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活跃度。根据《科技会议录引文索引》(CPCI-S数据库)年收录的世界重要会议论文分布状况,年,共收录中国作者论文7.09万篇,总数占世界的13.2%,比年减少3.8%,排在世界第二位。这些论文是中国科技人员参加在90个国家(地区)召开的个国际会议的成果,其中,发表的国际会议论文最集中的10个学科分别为: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临床医学,计算技术,物理学,基础医学,能源科学技术,地学,材料科学,化学和机械工程。

若在每个学科领域按统计年度的论文被引用次数世界均值划一条线、将高于均线的论文称为卓越论文,年分布在医学领域的卓越科技论文数量较多,数量达到1万篇以上的学科还有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计算技术、地学、基础医学、农学、物理学、药学、中医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技术以及电子、通讯与自动控制13个学科。

通过比较国际学术界普遍认可的三大主要论文数据库,我们不难发现,化学、生物学、材料科学、计算技术、地学等学科领域,是年度中国乃至国际科学界的研究热点。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中国在包括管理学、图书情报学等在内的社会科学以及空间科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与世界主要的科技强国还存在较大差距。

从发表卓越国际论文的地区分布来看,北京、江苏、上海、广东、湖北5个省市发表数量达到2万篇,既是卓越国际论文产量比较集中的地区,也是国际论文影响因子较大的地区。其中,北京发表的卓越科技论文数量最多,达到6.2万篇。这种分布态势,说明一个地区国际论文的产量和质量与该地区高教资源、科研院所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此外,本统计年度中最惹眼的是,年发表高质量国际论文数量最多的世界高校中,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大学4所中国高校进入前十。其中,清华大学以发表篇位居世界第二,发表的论文占世界的1.3%。排在首位的哈佛大学有篇,占2.3%。可见,中国高校科研实力有了明显提升。

知识创新的国际合作步伐明显加快

据SCI数据库统计,年收录的中国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为13.01万篇,比年增加1.93万篇,增长17.4%。

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将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水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相关研究数据显示,仅年1—5月,关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研究,有34%属于跨国合作。

这只是中外科学界开展合作的一个缩影。实际上,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等一系列大科学计划,都有赖于跨学科、跨领域和跨国界的合作。

从国际合著论文的数量和学科分布状况,我们大致能看到中国学者广泛参与国际科技合作以及大科学项目的身影。

据SCI数据库统计,年收录的中国论文中,国际合作产生的论文为13.01万篇,比年增加1.93万篇,增长17.4%。国际合著论文占中国发表论文总数的26.2%。年中国作者为 作者的国际合著论文共计篇,占中国国际合著论文总数的73.9%,合作伙伴涉及个国家(地区)。

从国际合著论文的学科分布来看,中国国际合著论文较多的学科,主要是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和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等。这表明,这些学科领域是目前国际知识界比较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550.html


苏ICP备11050075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