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技术学报2020年优秀审稿专家名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表彰决定

年,共有位专家为《电工技术学报》审稿篇、多次,他们本着严谨求实、客观公正的态度,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与见解,使论文学术水平、时效性以及期刊服务质量都有较明显的提高,为《学报》的学术质量和论文的学术道德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弘扬他们科学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鼓励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提升中文学术期刊学术质量的计划中,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根据《电工技术学报》 审稿专家的评选办法,综合考虑审稿专家的审稿数量、质量和时效性,广泛征求编辑部及编委会意见,评选产生李建林、傅闯、李庆民、曹太强、李扬、潘成、郭小强、薄凯、陈章勇、杨晓峰、代颖、兰志勇、吕刚、徐伟、李阳15位 审稿专家。现决定对以上 审稿专家进行表彰。

希望各位专家再接再厉,为《电工技术学报》的持续创新发展,提高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继续做出新贡献。

李建林

年出生,博士,教授,博导, 人才,北京市百千万人才。现任北方工业大学教授,储能研究院院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储能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储能标委会秘书长,IEEEPES储能技术运行控制委员会副主席,北京先进碳材料储能专委会主任,储能领跑者联盟副理事长,北京电工技术学会副理事长。

担任国电投集团储能规划组副组长、国家电网储能组督导组成员、国家能源集团储能规划组骨干专家、云南能投集团储能领域首席专家、国网吉林电科院储能首席专家。受聘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高校兼职教授。《电网技术》《电工技术学报》《电力系统自动化》《高电压技术》《太阳能学报》等权威期刊编委。

近年来荣获北京市百千万人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人物奖、天山学者等称号。先后承担储能领域 项目多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研发技术项目1项,国家课题4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3项,国家电网公司储能方向重大项目10余项。

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SCI/EI检索文章余篇,授权发明专利余项,负责起草储能领域行业标准10余项,著有《大规模锂储能系统设计分析》、《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建模与控制技术》、《储能技术及应用》等著译作10余部,申请软件著作权10余项,作为博士生导师培养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20余名,在储能领域获省部级一、二等奖项10余次。

傅闯

博士,博士后,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电力电子、高压直流研发与应用工作。承担或参加过多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项目。

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全国电力电子系统和设备标委会输配电系统电力电子技术分委会(SAC/TC60/SC2)委员,全国高压直流输电设备标委会(SAC/TC)委员,《电力系统自动化》杂志编委。

主持3项国家标准编制,参加多项IEC、IEEE和行业标准制定。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8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60多项,授权美国专利2项。获中国专利奖银奖2项、 奖2项,获省部级科技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8项,广东专利金奖1项。

李庆民

华北电力大学,教授,博导,高电压与电磁兼容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

长期在高电压与绝缘技术领域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项、国家重大专项课题1项以及各类科研课题50余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余篇,中英文著作6部;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任CiGRE工作组和IEC工作组成员,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电工技术学报、高电压技术等期刊编委。

曹太强

年生,教授(电气工程),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 专家和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国家自然资金、四川省科技厅、四川省经信厅、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经信局等单位项目评审专家,四川省电力电子学术部副主任、四川省科技青年联合会理事、成都市科技服务业协会副理事长、四川自动化协会理事、四川电源协会理事;电工技术学报、电子科大学报和电测与仪表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专家。

具有大型生产型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高校教学科研和*府科技管理部门等工作经历,熟悉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综合性规划和*策研究。已主持国家、省部级和地方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高级别学术论文(SCI/EI)40余篇。

现主要从事新能源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燃料电池)、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 BMS管理)、LED驱动、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开关电源和PLC电气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智能控制、装备制造和科技管理的研究工作。

李扬

年生,工学博士,副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IEEESeniorMember,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从事混合可再生能源-储能联合调度和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力系统稳定性分析等领域的相关教学和科研工作。

主持或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项、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电网公司科研项目多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发表SCI/EI期刊论文余篇,其中ESI热点论文1篇、高被引论文8篇,授权发明专利13件。

担任《IETRenewablePowerGeneration》等6本电气工程领域知名SCI期刊编委,《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青年编委,获《IEEETransactionsonSustainableEnergy》、《IEEETransactionsonPowerDelivery》及《电网技术》等期刊的 审稿专家称号。

潘成

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电力设备绝缘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研究。4-年就读于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分别获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士学位、电气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年进入国网湖南电科院担任变压器工程师,年-至今工作于武汉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期间赴英国UniversityofSouthampton访问研究一年。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基金特别资助、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共3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90余篇,申请/授权发明专利13项,入选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工程,获得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二等奖和南方电网公司 专利奖等。

担任HighVoltage专刊“PartialdischargeatDCvoltage”特约编辑,长期担任IEEETDEI、HighVoltage、JPD、电工技术学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高电压技术等十多个期刊审稿人,先后被Highvoltage、电工技术学报等期刊评为 审稿人。

郭小强

河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清洁能源创新拔尖人才,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 科学家,河北省*府特殊津贴专家,英国期刊IETPowerElectronics副主编,国际SCI期刊JournalofPowerElectronics编委,CPSSTransactionsonPowerElectronicsandApplications副主编,美国APEC分会主席,IEEE工业电子学会IECON分会主席。

先后承担 和省部级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国家发明专三十余项,美国专利一项,出版国际电气工程先进技术译丛《大功率变频器及交流传动》译著一部,参与制定全球 “绿氢”标准《低碳氢、清洁氢与可再生能源氢的标准与评价》,获国际 期刊IEEEJESTPE 论文奖和中国电力科技进步奖。

薄凯

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工学博士。现为海*工程大学舰船综合电力技术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电工装备多物理场耦合仿真与优化设计、磁悬浮、电工材料、电磁发射、电弧与电接触理论及应用等。

作为核心成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计划、*民融合项目及多项企业委托课题。以 作者或通信作者已发表和录用论文20余篇,其中IEEETransactions高水平SCI期刊论文5篇,国内外EI/核心期刊论文18篇,年获第六届电工产品可靠性与电接触国际会议 论文奖。担任《IEEETransactionsonPlasmaandScience》、《IEEEAccess》《电工技术学报》等期刊审稿人,年获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技术》期刊 审稿人。

陈章勇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博士,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未来能源中心(FEEC),联合培养博士,现任职于电子科技大学自动化工程学院,副教授,国家自然基金通讯评审专家,四川省科技进步奖获得者,电子科技大学电动汽车动力系统与安全技术研究所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方向负责人,曾获得《电工技术学报》 审稿人等荣誉。

长期从事新能源功率变换技术及应用、谐振软开关技术、高效率模块电源电路拓扑及均流技术、电动汽车双向变换器、电机控制与故障诊断、EMI传导干扰抑制技术、电力电子变换器数字控制技术(DSP/FPGA)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共发表或录用了62余篇学术论文,其中SCI源20余篇、国内外EI/核心期刊论文42余篇,已申请和授权发明专利30项,参与译著1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四川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先后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点专项子课题、成都市电动乘用车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项目等。

杨晓峰

博士,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SeniorMember,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源学会高级会员,国家科技专家库和北京市科委专家信息库成员。

担任IEEE电气化交通委员会北京分部执行委员、北京电力电子学会副秘书长、北京电力电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执行委员兼副秘书长、电源学会和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IEEEPES配电网与分布式电源分技术委员会(中国)理事,并受邀担任英文期刊IEEEAccess、UrbanRailTransit编委,中文期刊《电气技术》副主编、《都市快轨交通》编委,机械工业出版社电气精品教材丛书编审委员会委员;IEEE国际旗舰会议ECCE(-)、ITEC()组委会成员。长期从事能量路由器、多电平变换器、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等研究。

近年来先后主持或参与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中欧/中日国际合作项目等多项(总经费超1千万元),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7项,美国专利1项,中国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会议上发表一百余篇学术论文,中文论文被引近0次(其中单篇被引超次的6篇),并有三篇论文入选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学术论文(F论文);并先后获得《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年度 审稿专家奖和特殊贡献奖、《电网技术》《电工技术学报》等期刊年度 审稿专家、以及《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网技术》、《电源学报》 论文奖等。

代颖

博士/博士后,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机设计、电机的振动与噪声、电机的多物理场分析,目前主持、参与的 、省部级和校企合作项目已累计2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十三五教材一部,作为副主编著作一部,电机相关发明专利两个。

兰志勇

博士,教授,工作于湘潭大学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主要从事永磁同步电机、无刷直流电机、永磁直线电机及其他常规电机的研发及伺服驱动控制器的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在《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担任多个杂志审稿人及国家自科基金委通信评审专家,获评《电气技术》 审稿专家、《电工技术学报》 审稿专家、《中国电机工程学报》特殊贡献奖。

吕刚

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IETFellow。研究方向为轨道交通直线电机与磁悬浮技术。担任世界交通运输大会轨道交通学部牵引传动委员会主席,IEEEPES电动汽车驱动技术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直线电机专委会委员、中国工业节能协会绿色电机系统专委会委员等。曾在英国剑桥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从事合作研究。

主持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车集团重点项目等,为国内轨道交通多个“首条”城轨线路和国家高铁名片-CRHA系列提供电磁牵引技术。已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IEEETans.和IETProc.SCI论文70余篇。 发明人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出版专著4部。

徐伟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直线电机设计、控制、系统集成应用等。研究团队为“华中科技大学能量转换系统研究组”。IETFellow,IEEE高级会员,IEEEIES武汉分部主席,IEEEIESAd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2558.html


苏ICP备11050075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