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ldquo守望rdquo40

72岁的谌锡是怀化地地道道的农民,30岁的时候,他迷上了水稻研究,一边种田,一边搞实验。凭着这股执着和专注,他“守望”稻田40年,靠种地种出了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鹤城区坨院街道岩添村,谌锡将选育的稻种播撒到实验田。

鹤城区坨院街道岩添村村民谌锡

“搞点播,先打坑,打线,打完线就点谷子。”

这种水稻旱种的栽培方式是他长期实践,不断摸索出来的新方法。每一行隔20公分挖一个小土坑,在坑里放5到6粒稻种,然后撒上一层防止鼠虫啃食的柴火灰,完成播种任务,每行的间距半米左右。跟水稻种植方式不同,种在旱地的稻种不需要育秧和移栽,节省了劳动成本,而且抗旱性强。经过试种,亩产可达到斤。

鹤城区坨院街道岩添村村民谌锡

“如果是天晴,旱久了就放水透一下,不需要经常有水,特别简单和方便。”

从雨水节气到清明前后,谌锡在实验田陆续播种不同的旱稻品种,每个品种都用卡片做成标签,通过观察和跟踪记录,选育出适合旱地播种的水稻品种。2亩实验田,30多个品种,他在小小的方寸之间,播撒稻种,收获希望。

鹤城区坨院街道岩添村村民谌锡

“播下去以后过段时间来观察,哪个时间长出来,还过一段时间还看分叶,分叶率,哪个时间开始分叶,都要记在这个上面。”

回到家后,谌锡在房间里清理稻种,整理记录。这里有10多个装满稻穗的蛇皮袋,里面是他几十年的心血。每次实验后,他都会把样品保存,作为研究材料。谌锡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水稻研究,专注水稻旱种高产新模式研发。经过不懈努力,年12月31日,他申请的水旱两用旱稻的种植方法和再生稻培育方法分别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

鹤城区坨院街道岩添村村民谌锡

“失败了又做,也是无数次的失败,汲取经验,总结出来的。”

获得国家认可后,这位70多岁的农民没有停止研发的脚步,他仍然心怀梦想,四处奔走,推广水稻旱种模式,在更广袤的土地播撒绿色的种子。

鹤城区坨院街道岩添村村民谌锡

“争取能够达到水稻的产量或者还超过一点,超过水稻产量,我就还在继续研究。”

来源:怀化市鹤城区融媒体中心监制:赵恒编辑:滕靖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5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