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保到开放,华为知识产权价值观之变

年3月19日,人类历史上 部专利法——《发明人法规》,在威尼斯共和国诞生。它标志着人类社会正式进入了知识产权时代。

在随后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专利这张薄薄的纸,成为了人类科技进步的基石。它坚决捍卫了发明创造者的权利,鼓励了各行各业的创新,也造就了大量的社会财富。

特别是19世纪,现代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更是直接刺激了工业革命的爆发,为现代科技和工业体系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进入21世纪后,以移动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ICT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科技蓬勃发展。最直接的表象,就是数字科技相关专利的数量激增,ICT成为全球知识产权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无数企业居中博弈、暗自较劲,渴望掌握更多的专利,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人们已经形成了普遍共识,那就是以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无形资产,是企业更为重要的价值财富,也是长远发展的前提保证。

以5G为例。自5G诞生以来,人们就习惯于将5G标准专利的数量,视为企业甚至国家5G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指标。拥有更多5G必要专利的一方,会被视为5G市场的现实 ,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话语权。

ETSI声明的5G标准专利家族分布情况(截至.12.31)

数据来源:咨询公司Clarivate

那么,专利仅仅只是一种竞争的工具吗?在数字化浪潮之下,我们该如何理解知识产权的深层次价值?如何进行知识产权的孵化、保护和共享?

年6月8日,华为召开了“开拓创新视野:创新和知识产权论坛”活动。

在会上,华为公布了其在知识产权领域的 成果(包括其内部“十大发明”活动的评选结果),阐述了他们的知识产权价值观,以及对知识产权与创新关系的理解。来自国内外知识产权领域的众多专家,也对知识产权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深入探讨。

这场活动,对小枣君有很大的启发。面对数字化转型浪潮,以及目前复杂的形势和环境,我们对知识产权的很多理解,可能并不正确,或者说并不全面。

特此撰文,与大家探讨交流,希望激起更多的思考。

█华为的专利布局

一直以来,大家都知道华为的专利很多。到底多到什么程度?我通过几组数据来说明一下:

·截止年底,华为在全球累计专利申请量超过20万件,累计授权量超过11万件,PCT(《专利合作条约》)专利申请量超过6万件,连续五年位居全球 。

·截至目前,华为是累计获得中国授权专利最多的企业。

·年,华为在美国的新增专利授权量排名第五,累计已获得2万件专利。

·年,华为在欧洲申请专利项, 。

·过去5年,有超过20亿台智能手机,获得了华为的4G/5G专利许可。

·在汽车领域,每年约有万辆获得了华为4G/5G专利许可的智能汽车,被交付给消费者。

……

这样的成绩,别说在ICT行业,就算放在全社会各行业,都是难以逾越的存在。

成绩的背后,当然是巨大的付出。

华为在研发领域的惊人投入,还有高昂的研发人员工资,一直都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我们再次通过一组数字,来直观感受一下:

·年,华为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人员有10.7万名,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4.8%。

·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1,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年收入的22.4%。

·近十年来,华为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人民币8,亿元(约亿美元)。

显然,来自外部因素的干扰,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在研发投入上的决心。

这些年来,华为频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在 人才激励方面,更是毫不手软。 的,当属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

得人才者得天下。大量年轻人才的加入,是华为高速发展注入了活力。

这次华为公布的“十大发明”,也从侧方面展现了华为公司内部年轻力量的实力。所有上台进行演讲的获奖者,全部都是青年才俊,着实令人羡慕仰望。

说到“十大发明”,华为从年就开始了这项评选,目前是每两年评一次。有趣的是,今年因为投票时出现了平分,所以实际上公布的发明并不止十项,而是十一项,分别是:

这些发明是华为数以万计知识产权的缩影。既有算力领域的,也有联接力领域的,既有应用层面的,也有理论层面的。从整体来看,基本上都以实际应用为导向。

作为通信人,小枣君想重点介绍一下光虹膜和SRCON。

光虹膜

光虹膜是一项应用于光纤接入网的发明专利。

目前,我们在家庭光纤宽带场景普遍采用的是PON技术。PON的英文全名叫做PassiveOpticalNetwork,无源光网络。

PON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OLT(光线路终端)、ODN(光分配网络)和ONU/ONT(光网络单元/终端)。如下图所示:

其实说白了,就是通过ODN,将一根主干光纤分为64根一模一样的“支流“光纤,实现64个用户共享一根主干光纤上网。

这种低成本且简单的解决方案,有两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运维工程师:

1.光纤状态无法感知,维护难度大

PON是无源系统。所谓无源,就是没有另外附加能源、电源。

光纤本身不导电,那么,光纤的状态信息就无法通过电信号获取。例如,光纤的利用率,是否有空闲端口,运维工程师全都不知道,只能到用户家中去看。如果没有,就要新开,耽误业务开通的时间。

2.故障难以定位

这也是因为光纤无法感知状态导致的问题。当出现故障是,运维人员很难找到故障点,只能顺着光纤一路一路排查,严重影响了故障恢复的时间。

如何才能既发挥PON无源光网络低成本的优势,又使其具备更好的可维护性呢?

来自华为光领域研究部的一个由5名博士组成的团队,提出了光虹膜的解决方案。

虹膜是眼睛构造的一部分。大家都知道,人眼的虹膜具有 性。而光虹膜,其实就是给光纤创造一个 性的标签。

如果这个标签是纸质的,一方面,人工容易出错,另一方面,纸质容易破损遗失。于是,华为博士团队联合精密制造部,通过超高精度的加工技术,在比头发丝还要细的光波导上,雕刻出特殊的微结构(我们称之为光虹膜技术)。

这就相当于给经过不同支路的光打上了不同的标签,或者说,在光波导里印刷了一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025.html


苏ICP备11050075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