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产业革命的创新逻辑

摘要:人类共经历三次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发生在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产业革命发生在19世纪,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三次产业革命发生在20世纪,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三次产业革命都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企业为主体、科学发展和技术应用为动力的。但发生的背景不同,具体条件不同,创新元素及组合方式不同。厘清三次产业革命的联系和差异,有助于理解产业创新的逻辑,掌握新一轮产业创新的主动。

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能否赢得胜利,关乎高质量发展。我们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产业竞争,能否赢得优势,关乎国家兴盛。因此,我们迫切需要对发达国家既往的产业革命进行历史考察,从中寻找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

肇始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被公认为世界上发生的第一次产业革命。这次产业革命使人类突破了“马尔萨斯陷阱”,一些先发国家由此走向丰裕。这场产业革命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创新,是一场按照一定逻辑展开的创新。

(一)这是一场由经验型且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掀起、组织和推动的产业革命。第一次产业革命由纺织工业起步,以动力变革为基础,钢铁业、运输业及其他产业先后革新。这场革命的杰出发明者中,珍妮纺纱机发明者詹姆斯·哈里夫斯基是纺纱工。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者理查德·阿克莱特是个理发师也是个做假发的。用焦煤炼生铁的发明人亚伯拉罕·达比是个卖麦芽酒的人。打开工业革命大门的人詹姆斯·瓦特是个造船工人的儿子,他在自学过程中与科学界有过不紧密的联系。在最重要的发明家中,只有自动织布机的发明者埃德蒙·卡特莱特有大专文凭。[1]

如果他们仅仅作为技术发明人,还不能形成产业创新的充要条件。关键是技术发明人同时也具有企业家精神,这类人可以称之为企业家。在创新经济学的奠基人熊彼特教授那里,所谓创新,就是通过一种创造性破坏,实现一种要素的新组合,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而企业家就是具有这种精神和这种才能并组织其他要素完成这一创新使命的人。企业家履行这样的职能,构成了产业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

阿克莱特、拉比都是有名且兼有发明人和企业家双重身份的重要人物。工业革命代表人物詹姆斯·瓦特发明蒸汽机及推动广泛应用的故事,大体上可以反映出那个年代的企业家精神。年,瓦特制作了一个对纽科门蒸汽机有革新意义的发动机模型(发明人),并得到了一个叫约翰·罗巴克的投资(投资人)。双方约定,罗巴克垫付瓦特对约瑟夫·布莱克的欠款(布莱克曾经资助了瓦特的研究),并承担制造机器的费用。瓦特许诺这种机器将节省一半燃料,罗巴克将得到2/3的利润作为回报(企业家间的契约)。到年末,机器设计完成,罗巴克出资注册了一个“减少火力发动机中蒸汽和燃料消耗的新方法”的专利。正在建工厂造机器的过程中,罗巴克企业破产,将股份转让给了另一位叫马修·博尔顿的企业家。于是,有了一个接力赛。博尔顿帮助瓦特延长了专利,双方签署了一项资助协议。博尔顿负责这个项目的所有费用,支付实验所有花销,并每年给瓦特英镑,而他得到存续期专利收入的2/3。年,瓦特蒸汽机正式诞生并投入使用。到了年代末期,蒸汽动力已经变得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工业企业和其他行业,为几乎所有行业提供动力(瓦特—博尔顿公司因之占领市场并获利)。瓦特蒸汽机,从设计到生产、从应用到市场,直至成为一个新的行业,并改变了产业构成,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也存在巨大利润的想象空间。企业家精神引导和支撑了创新。

(二)这是一场适应技术创新而生发的多方面创新的产业革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创新理论中,提出了企业通常采用五种方式“改变生产函数”,“实现新组合”:(1)引入一种新的产品;(2)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新市场;(4)征服或控制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

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企业家大多采取一种或几种方式对要素进行新的组合。如英国经商奇才乔赛亚·韦奇伍德的成功之道体现了熊彼特教授概括的“五新”路径。韦奇伍德开发了一种奶油色的瓷器(这在当时欧洲是发明性的新产品),借为女王生产奶油色茶具之机,将产品冠以“王室牌陶器”(打造品牌),在其产品上,打上制造商的标识(商标运用)。捕捉欧洲当时流行的复古潮流,从考古中挖掘元素,制造出复古风格的陶器(新原料来源、新配方)。将陶器从日常用具引向奢华的装饰。除品牌、商标等营销方式外,韦奇伍德还一改委托经销的做法,在当时最时尚的伦敦,直接开设华丽的样品陈列间,开启展示性的销售(新方法、新市场)。他的产品不仅畅销英国,而且流行于欧洲。[3]韦奇伍德经营之道的创新,与当时的中国陶器经营策略显然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其影响在今天看来亦有意义。企业家精神在他那里淋漓尽致地发挥。

工厂制度的确立,是英国工业革命中产业组织创新中的突出成就。水力纺织机的发明人(同时也是企业家)理查德、阿克莱特经营自己的发明和生意,年,他在德比郡克罗姆福德建立起5层楼的厂房,将纺纱机和分拣、漂洗、标签和包装设备安装在一起,实现了纺织工业的机械化。这位发明人还通过控制专利授权,严格限制其他厂商工厂的纱锭数不得超过个,以阻止其挑战自己。阿克莱特的工厂,被誉为现代工厂的开端。工厂制度是一种与机器大工业相适应的生产方式。工厂生产的机械化,其能力和效率高于传统的手工作坊和家庭生产。工厂生产的规模化生产,分摊到单位产品中的成本低于传统的手工生产。工厂生产形成的分工协作和专业化,比没有分工的生产效率高。工厂催生的现代管理,对传统管理是一种变革。工厂制度不到一个世纪就打败了几千年盛行的生产组织,与工业革命一道,成为现代经济的组成部分。

(三)这是一场基于大量企业的集群性创新,大规模的“创造性破坏”,呈现新业态新结构为主体的产业革命。产业变革不只是某一个企业的创新,由于存在着前向或后向,纵向或横向的相互关联,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一个行业与另一个行业往往形成集群式关联式创新。英国工业革命起步时,织布技术比较领先,而纺纱技术不能与之相匹,市场需求催生了纺纱的机械,机械制造需要钢铁,炼铁需要大量的煤,采煤遇到了运输和排水问题,这些又对动力提出了需求。行业发展互为条件、互为市场,旧的结构打破,新的结构产生。在技术层面,产业关联也密不可分。如博尔顿—瓦特公司蒸汽机的生产和成功的大规模应用,得益于当时已有的机器加工业,特别是机床工业。瓦特的蒸汽机要求汽缸镗达到极高的精密度,该技术是由威尔金森公司发明的镗床加工的。这种膛床原来是制作炮弹而发明的。“英国历史学家西蒙·谢弗认为,破解工业革命起源之谜,部分答案存在于三个貌似互不相干的因素:大炮、钟表和啤酒。在这三个领域,英国都曾处于领先地位,以‘火箭号’这种蒸汽机车为例,从事大炮制造的英国工程师早就掌握了一种精密技术,能把活塞严丝合缝地安到汽缸里,从而形成密封。英国的钟表师也知道怎样把杠杆的上下运动转化为圆周运动。英国的酿酒师是也有办法让蒸汽压力保持稳定。”[4]

工业革命使得英国的国民经济及构成发生了根本变化。年英国的农业、林业、渔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制造业、矿业、建筑业为28%;年,上述收入分别为15%和42%,后者上升为主导产业。铁和钢的进出口也从一个方面反映英国经济构成。年至年,英国进口总量16千吨,出口总量为1.6千吨,而年至年,上述数据分别为44千吨和千吨。[5]棉纺业或许最能反映工业革命。年,英国的纺织总量是价值50万磅的棉花,全部是手纺。年,这一总量跃升到1,万磅,全部是机纺。到年,棉布料占到了英国出口贸易量的一半以上,而这竟是出自一个看不到棉花种植地的国家。[6]尽管很难找到更完整的数据说明当时产业革命的整体结构和面貌,但可以断言的是,这场革命是整体性的“创造性破坏”,是全面性的“要素新组合”。正如熊彼特教授所描述的那样,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合的竞争性消灭。新组合不意味着对某些闲置资源的利用,通常新组合须从某些旧的组合中提起必要的生产资料,新的组合意味着在旧的经济系统中现有生产资料的不同利用。[7]确实,18—19世纪的英国,自然资源并未有根本的改变,山还是那些山,水还是那些水。但新产业技术、新产业态、新产业结构、新产业组织渐渐占主导地位。

(四)这是一场发生在现代科学兴起,工业启蒙与理性觉醒背景下的产业革命。有人说,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句话虽然不十分准确(没有证据表明蒸汽机的发明与牛顿力学直接相关),但大体上讲了工业革命与现代科学兴起是有关的。美国学者乔尔·莫基尔在研究知识经济的历史起源时,提出了一个工业启蒙的概念,架起了现代科学与工业革命的桥梁。莫基尔认为,18世纪发生的启蒙运动是多层次的复杂现象,工业启蒙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34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