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知识产权领*人才他点燃了高校发明人

“和全省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学者相比,我的研究成果并不丰富,只是在知识产权管理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思考。”面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刚刚荣获第三批“江苏省知识产权领*人才”称号的王浩低调地说。作为江苏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领域的老师,王浩近年来将工科技术背景结合到知识产权获取、运用和保护中,探索出“挖掘—保护—运用”全链条的高校知识产权工作新模式。这种新模式的开展,也助力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工作在全国高校中独树一帜,江苏大学已入选教育部首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王浩在河北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峰论坛上演领*人才简介王浩,男,年11月生,工学博士生,现为江苏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知识产权高级工程师,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长期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和专利法、专利实务等课程教学工作;对多项重大科研成果的保护进行专利布局,组织培育的专利获中国专利奖金奖1项、江苏省专利金奖1项等。为科技发明“大户”对口提供专业服务高校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江苏大学李耀明教授团队的发明专利“一种轴向喂入式稻麦脱粒分离一体化装置”,获得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金奖,这也是我国农业装备行业获得的首个国家专利金奖。依托这一专利技术,我国民族品牌的竞争力显著增强,外资品牌的高端履带式联合收割机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从80%缩减至20%。李耀明团队这样的科技发明“大户”,正是王浩的知识产权工作服务对象。在江苏大学,身为江苏省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王浩组织了若干支知识产权服务小分队,按照学校学科特点,安排具有相关知识背景的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对接各学院科技发明“大户”,为师生提供针对性的专利挖掘与辅导服务,并对优势学科进行重点知识产权服务、组织培育高价值专利群和全球专利布局。王浩还对国家重点学科进行全球专利分析,并针对性进行专利挖掘,使得江苏大学流体中心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提高了%。力推专利确权试点,释放成果转化潜力为了调动发明人转化积极性,释放高校专利成果转化运用的潜力,王浩充分调研进行制度设计比较,对比国内其他高校的专利成果转化*策,负责起草《江苏大学专利分割确权管理办法》,积极推动专利分割确权试点工作。王浩认为,要给发明人一定比例的收益权,“激励发明人充分发挥发明披露、技术交底的作用,由技术转移机构负责二次开发、保护、转化等相关工作。”纳豆激酶具有溶解血栓、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液循环等功效,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纳豆起源于中国,而在我国,日本产品却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年,泰州高港一家企业主动找到江苏大学医学院龚爱华教授,合作做一款纳豆激酶功能食品。王浩了解情况后,立即带领生物医药知识产权服务团队,帮助龚爱华团队谋划好核心知识产权的保护和转让事宜。龚爱华的两个专利也成为江苏大学最早一批进行专利分割确权的专利,持有了入股前90%的权属份额,使科研团队的创新热情得到了进一步激励。王浩和知识产权服务部分团队合影。强化全民知识产权意识的着力点是教育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升高校专利质量促进转化运用,更好地发挥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这些方面,更应该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强化知识产权意识的全方位教育。因此,在承担知识产权国家培训(江苏)基地的“专利价值分析培训”“高校知识产权贯标实施培训”“江苏省知识产权工程师培训”等项目课程的教学工作之外,王浩还一直兼任江苏大学创新创业学院创业导师,还主动承担了“中小学知识产权师资培训”核心课程的讲授,推动知识产权教育走进中小学。近十年来,王浩一直将高校知识产权工作的实践与研究相结合,运用专利价值分析工具建立高校专利批量分级指标体系,实现对不同等级的专利进行精细化管理;参与《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制定的调研论证,有效地推动了《高等学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的普及和实施。他参与的《江苏省创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示范省研究报告》,还荣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来源:通讯员吴奕扬子晚报记者缪礼延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5496.html


苏ICP备11050075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