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28项专利保研清华世界级魔方运动

封面新闻记者余思函专业排名前1%,连续3年获得国家奖学金,获省“优秀毕业生”、在竞赛中获奖国家级6项、省级10项、校级35项,现持有3份软件著作、28项国家专利,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并在国际会议上展示川大青年风采,成功保研至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这是00后川大学子刘童的履历,脚踏实地,勤勉巧思,正如他的青春信条“永远不质疑努力的意义,永远保持善良心怀感恩”。刘童作为在校生代表在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发言看纪录片萌发“制造强国梦”谈到选择机械专业的契机,高三时看过的纪录片《大国工匠》中一个个“中国制造”的震撼场景,为日后刘童投身制造业埋下了伏笔。“纪录片中默默付出的工程师们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制造业,只为将核心技术掌握在国人手里,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刘童说,前辈们的抱负成为了他选择制造业的动力,让他也有了“制造强国梦”。刘童学习模型制图从压线考入理想的专业,到逆袭至专业前茅、连续3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刘童以黑马的姿态突出重围。但似乎刘童早已明白了优秀的定义不能只局限于单纯的理论学习上。刚入学时,一次参加所在机械工程学院主办的工科竞赛宣讲会的经历,打开了让他大放光彩的竞赛“大门”。“大学不能只学书本知识,我们工科人不能纸上谈兵,更重要的是实践,是动手能力。”当介绍到自己与竞赛结缘的故事时,副院长在宣讲会上的一席话仍让刘童记忆犹新。作为一个工科人,他深知实践的重要性。在学校对学科竞赛的大力支持下,刘童每周末都有机会参加数学学院教授主讲的竞赛培训。历经半学期的培训,刘童在学校举办的数学竞赛中拿到了二等奖。初尝到竞赛带来的成就感,让刘童潜心竞赛的信心也愈发笃定。从那之后,他便开始活跃于“竞赛圈”。大二时,备战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过程也给刘童的本科阶段增添了几分坎坷。起初,为了能够在一众对手中脱颖而出,刘童和同学组队花了大量时间精心准备。但结果并不如人意,甚至在答辩环节遭到了评委老师的全盘否定。这让初出茅庐的刘童和队友们备受打击,“心情低落了一些时日,甚至有些自我怀疑”,刘童回忆道。但好在受挫之后,刘童和队友们迅速调整好状态回到正轨,并对照比赛主题重新确定了备赛方向。不管是技术创新、商业应用,还是内容、版式都重新做了优化。在推进项目产品化进度的同时,还申请了以本科生为第一发明人的专利。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再次参加节能减排大赛时,刘童和队友们拿到了国家级竞赛奖。不仅仅是科创类的竞赛,刘童还会涉及互联网+等创新创业类竞赛,至今已累计参加各级竞赛百余场。刘童参与学科竞赛基于前期竞赛积累的经验,在大三搬校区后,刘童顺利加入了导师的科研课题组。“但入课题组并不代表入科研门,我也曾迷茫和彷徨”,刘童坦言。正是有了导师四川大学“医学+制造”中心负责人王竹卿教授的鼓励与支持,让他明确了自己的科研方向,也深刻地领略了科研背后的责任与使命。刘童与导师讨论科研项目在王竹卿教授的引路下,他开始用科研人的思维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上天不曾辜负刘童的刻苦钻研,最终,刘童产出了第一篇以自己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和多项专利。他向记者表示,日后将会更加努力,期待为国家科研事业作出贡献。让态度成为前行的“底牌”从小白到将多项荣誉收入囊中,刘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仿佛一切都顺理成章。但这种“优秀”,或许要归功于刘童自律的生活方式和学习习惯。“从源头上,我会尽可能让一天的清醒时间变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尽量不会让自己去尝试长期熬夜和长期在床上休眠。”坚持早睡早起,成为了刘童大学四年不变的日常。刘童与部分奖证合影在刘童看来,学习不是闭门造车,平时他会借助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6792.html


冀ICP备2020029325号-15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