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先发优势与后发优势是发展经济学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的确,作为最早进入某些领域的先行者,他们自然需要承受后来者所不必承担的摸索成本。由于对未来的创新方向、创新内容,乃至创新体系都没有清晰的思路,先行者的探索之旅自然会密布荆棘,也许需要付出远高于后来者的创新成本。
然而,一旦创新者取得创新成果,那么他们就将锁定后来者行为选择的路径,把后来者约東在一定的柜架体系之内,极大地限制他们的模仿与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由于先入为主的心理规律,创新者也能在市场中获得远高于其他竟争对手的创新收益,以弥补其风险溢价。这也成为透导创新者积极从事创新行为的原因所在。
在现实中,为了保证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会采用专利保护或者品牌保护这样的制度,以保护创新者的创新行为所能取得的创新成果,使得他们可以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内独占创新成果,以弥补自己对创新行为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人们皆知爱迪生发明了电灯,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爱迪生并非单纯地为人类谋福利的美国活雷锋,其发明行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追求创新利润。作为19世纪最重要发明之一的电灯,更是给他带米了享用不尽的巨大财富。多朋友知道爱速生为了发明电灯,尝试了数千种不同的灯丝材料,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金钱,这显然是先行者的不利之处,
也许第一个电灯花费了爱速生数百万美元的研发成本,面当他发明电灯之后,其他人也许只要几美元甚至几十美分就可以购买一个给自己生活带来光明的电灯产品,相比较面言,后来者获得电灯的代价似平更小,他们享受着巨大的后发优势
当爱迪生发明电灯并取得发明专利后,尽管其他人清楚地知道,制作现代白炽灯灯丝的最佳材料是钨,再也不用像爱迪生那样尝试数千种不同的灯丝材料,也许只需要解剖几个电灯产品,就可以清楚电灯的制作工艺,进而仿制出类似的电灯产品。
然而,作为发明人,爱迪生拥有电灯的发明专利,是根本不允许其他人仿制或者侵犯爱迪生所拥有的电灯技术专利的。如果得不到爱迪生的授权,任何人不得生产电灯,只能在市场上从爱迪生的公司购买电灯产品。正是凭借自己的技术专利,爱迪生可以垄断电灯产品的市场供应,任何想得到电灯的人都必须向他购买,独此家,别无分店。
因此,爱迪生自然可以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把电灯价格确定在对自己最有利的水平上。年,凭借自己在电灯产品中的技术专利,爱迪生创立了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年,通过把自己的其他发明专利整合进公司,组建了“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即使到了今天,通用电气公司仍是全球电器行业的领导者,其公司规模在全球所有跨国公司中仍然名列前茅。从某种程度上说,通用电气公司仍然享受着爱迪生在电灯等关键电器产品中技术专利的先发优势,而这种先发优势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后来者对它发起的挑战。
通用电气公司通过一种明显的路径依赖,确立了自己的行业地位的确,像技术专利、商标等无形资产往往成为维护创新企业先发优势的关键武器。然而,有些领域的先发优势却很难维持,往往难敌后来者的后发优势,它固然极大地制约了创新者的创新积极性,但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史明显的推动作用。
然而,并不是所有领域的先行者都可以通过技术专利或者品商标,对自己抢先进入市场所花费的额外费用实现补偿。在很多领域,后来者的模仿与学习完全可以抵消先行者的某些优势,从而实现弯道超车。这也是本书再三强调的大众非理性行为之所以会表出非常强烈的模仿与学习特征的基本原因。
学习先行者的经验,避免自己成为“出头鸟”再通过跟随战略,自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自己失败的几率,提高决策成功率,这就成为大多数人乐于选择的策略。我们可以想象,在原始社会,当一名聪明的原始人发现在砍倒的大树上放一块较大面积的树枝或木板,然后把自己的猎物或者其他物品放置其上,只需要推动圆滚滚的树干,就可以轻松运走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搬运的物品,这也成为最原始状态下的独轮车。
相信第一个发现这种独轮车原理的原始人,绝对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即使称他为天才也不为过。为了发明这个独轮车,他也许需要通过多次失败的尝试,甚至会让自己搬运的物品砸了脚,从而不得不承担巨大的成本。然而,当他兴高采烈地推动自己的独轮车时,其他原始人就可以轻松模仿他的经验,获得巧妙搬运重物的秘诀,而这种秘诀的获得几乎是毫无成本的。
那么,在类似上述情况的模仿机制下,当然后来者就拥有更大的优势,而付出巨大代价的先行者却无法从自己的伟大发明创造中获得特别的利益。正是因为存在这样的机制,才使得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搭便车,通过跟随战略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在这样的机制下,无论先行者的行为是对还是错,对他的模仿不是一件坏事,至少不会让自己的情况变得更坏。
群体性的模仿自然诱发了我们所说的乌合之众的产生。如果先行者的策略选择不是最优策略,或者对于限随者而言,先行者的策略并不是最优策略,那么普遍的大众非理性行为就产生了。作为一名新生儿的家长,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每隔一个月左右就得带自己医院打防疫针。当然,新生儿需要打的防疫针有国家规定必须打的免费针,也有需要家长付费、自愿选择的自费针。
当然,每一种疫苗都有必须打的理由,可是网络上时不时曝出新生儿因为打不合格疫苗致死或致残的新闻,让我们这些并不具有专业医学知识的家长们谠得心惊肉跳。对于众多家长而言,给自己的宝贝孩子打疫苗或者不打疫苗,完全不是经济间题,而是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不打家长担心孩子由于缺少某种重要的疫苗而患上疾病,进而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可是打的话,真不知道这些不知名的药物会对新生儿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因此,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別人是否打这样的疫苗,通过咨询同事、朋友、邻居,或者只是简单地观察一起去打疫苗的其他家长的选择,然后自己选择同样的策略。医院中,第一个决定是否打某种疫苗的家长,似乎把自己的孩子变成了供其他家长参考的“小白鼠”。如果疫苗出现问题,显然他的孩子将是最大的受害者;如果疫苗的确有效,其他家长完全可以参考他的经验,再去注射这种已被先行者证明是有效的疫苗。
在这样的决策过程中,后来者的跟随策略自然是一个最优的策略选择。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医院中,第一个家长的决策选会对其他家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他选择注射,可能后面一连串的家长都会选择给孩子注射疫苗;如果他拒绝注射,无论是由于何种理由,相信后面的大多数家长也会选择对这种无法确定安全性的疫苗说“NO”。
结语在这一过程中,打疫苗的家长自然就是盲目跟随他人策略的鸟合之众,他们的行为自然就是大众非理性行为正是由于存在一种明显的模仿机制,一些看似随机的行为却可以产生极为普遍的模仿。对于很多社会成员而言,前人的选择已经为自己探明了道路,明确了行为选择的方向,因此在规避风险和融入群体的思维引导下,自然形成了一种更为大众化的共同选择,产生了一种社会潮流和风气。这样的社会选择看上去杂乱无序,是种典型的非理性选择,然而其背后存在的深刻经济思维却是绝对不容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