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大老师开公司不到三年估值4亿他说赶

北京中科医院都是假的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9.html

▲朱晓章在进行路演

3月21号,是朱晓章颇为忙碌的一天。上午为电子科技大学的本科生进行必修课教学,下午回到公司匆忙安排,马上又踏上出差洽谈的旅程。双重身份让他忙碌而充实,朱晓章既是电子科技大学教师,也是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CEO、创始人。

若是几年前,这两个身份合在一起,还略显尴尬。如今,这两个头衔不仅是他的骄傲,更是成都一众有志创业的高校教师紧随的步伐和目标。朱晓章说,自己赶上了“好时候”。

年,“成都十条”横空出世,力推高校科技成果“三权改革”、鼓励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来自高校的朱晓章,成为了最早一批的受益人。其后,成都鼓励创新的*策密集出台,使得这片热土上的创新创业者遍地开花。而朱晓章也在这股浪潮中一再获利,成为受益代表,更成为创业榜样。

从博士毕业从零起步,到如今公司估值4亿,技术 ,朱晓章的公司如同坐上火箭,只用了不到三年。

·年·

“成都十条”发布

他的命运迎来了大转折

5年前,朱晓章还是电子科技大学在读的一名博士生。

那时,他所在的科研团队,刚刚提交了有关室内定位技术的国家专利申请。那时科研团队在校内申请的知识产权,是属于学校的。这是彼时高校院所中的普遍状态。朱晓章团队的技术,“鹰眼” 定位系统,可在三维空间实现10厘米的 定位。然而若不转化,技术只能存在于实验室中。

年,*中央、国务院发布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有关意见,提到“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效率不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更是提出要“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到了年,朱晓章的命运迎来大转折。

这一年,朱晓章团队提交申请的室内定位专利正式被授权;这一年,朱晓章博士毕业,留校任教;也是这一年,《成都市促进国内外高校院所在蓉协同创新若干*策措施》正式出台。这被称作“成都十条”的*策,明确提出鼓励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并突破性地提出要破解高校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成果完成人可分享不少于70%的转化收益。与此同时,朱晓章所在的电子科大,也出台*策支持教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包装成产品通过公司推向市场。

朱晓章的创业,迎来了“天时地利人和”的 时机。身边人开始纷纷建议他创业。在“成都十条”出台半年后,朱晓章的公司——中电昆辰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年·

破除束缚

创业飙出了火箭速度

在“成都十条”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明确下,高校教师创业备受鼓舞。而电子科大的*策更加具体:项目主要科研人员转让自己技术持股的10%给学校,即可在保留教职的同时试水创业。

除了CEO朱晓章,中电昆辰另一位团队成员杨德强也是电子科大教师。两位教师将技术持股的10%分给了学校。而在整个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学校的持股只占不到5%。绝大部分的权益,都归属了公司和创业团队。

自此之后,朱晓章的创业之路,飙出了火箭速度。

整个年,“鹰眼”室内定位技术在技术、市场上的发展都势若破竹。“鹰眼”不仅在室内定位的 度、速度上都达到了世界 水平,更被称作“黑科技”应用到VR、*工国防、司法监狱、智慧交通、工业导航、智能仓储、消防隧道等市场领域。

除了忙碌教学和创业,朱晓章在这一年有了一项“新业务”。学校创业的老师越来越多,作为“ 个吃螃蟹的人”,大家纷纷找朱晓章咨询。

“成都十条”在推动科技成果“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分配权)改革”方面的作用极大发挥了出来。据不完全统计,年成都有余位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带成果、带技术创办企业,科技成果在蓉转移转化余项,带动全市新增科技型企业1万余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2%。

·~年·

从0到4亿元

脚步还在前行

今年3月31日,位于龙湖时代天街的中电昆辰公司内,朱晓章正对着一块高精度电子屏,反复手动试验公司研发的定位芯片。朱晓章告诉记者,一家大型手机生产商,已将定位芯片用于生产线当中。每部手机在生产中都安装定位芯片,那么以往经常出现的产品泄密、产品遗失等情况就可以避免。而这项可以在客户的任意厂区实现 定位监控的技术,朱晓章的团队已做到全球 。今年,依赖*策红利,朱晓章又开始了一项新突破。目前,朱晓章正针对“IC微电子”方向,向学校提出联合开发。有了这种合作模式,市场和技术科研就更加紧密对接了。

中电昆辰飞速发展的一年,也是成都市创新改革和创新氛围迎来新高潮的一年。年,“成都新十条”出炉,首次提出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鼓励高校院所与发明人以股份等方式,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发明人可享不低于70%的股权。年进行“三权改革”试点的西南交通大学,当年有超过项职务发明专利分割确权,7家高科技创业公司成立。而年~年期间,西南交大只有7项专利转让、许可。

创新的洪流还在奔腾。成都,正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增强西部科技中心功能的过程中,鼓励创新的*策红利,将使创新的浪潮继续澎湃前行。

记者手记

改革创新释放雄心

初见朱晓章,一身运动服,一张办公桌满是文件,稍显凌乱。如果不是“成都十条”,或许现在他还只是一位纯粹的大学老师。但当浪头卷过来时,本就在岸边的人,只需借一把力很可能就成了弄潮儿。密集出台的*策和万众创新的氛围,就是那滚滚浪头。

朱晓章的公司发展速度惊人,并不因为他是经商天才,而是团队的技术实在过硬。短短两年出头,这支当年泡在实验室的技术队伍,闯出了湛蓝的一片天。这为我们揭示出高校与市场得以直接碰触的可能性和火花的惊艳度。曾几何时,在未打破的桎梏中,禁锢的不仅是科研成果、社会效益,还有有志者的雄心。可喜的是,更有力的改革,正将这座城市的创新激情唤醒。

成都商报记者王垚实习生周霖

编辑潘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2535.html


苏ICP备11050075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