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学者曾对中外历史名人进行了排名,在他看来,他们对人类的历史进程都有着重大影响,其中,中国有七人入选,包括蔡伦。这并不奇怪,在了解中国四大发明时,若提及造纸术,必会提及蔡伦。不过,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却是让“谁发明了纸”成为热点话题。
《后汉书》有记载: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其中,有这么一句“用缣帛者谓之为纸”,意思是:按照书写需要而裁好的丝织品。以今人的认知来看,这怎么会是“纸”呢?《说文》这么解释:“纸,絮一苫也。”也就是说,纸和植物纤维有关。而丝织品,是和一种动物有关,那就是桑蚕。
虽然,它们都为“纸”,但是,原料却截然不同。
那么,这可以否认蔡伦不是纸的发明人么?
若检索中国史上最早的纸,跳出的答案都是“西汉古纸”。如:年新疆罗布卓尔古烽燧亭发现的西汉古纸,还有年西汉市郊出土的灞桥古纸以及甘肃居延肩水金关、陕西扶风中颜村均发现了西汉古纸。尤其这个灞桥古纸,经过学者的鉴定,原料主要是大麻纤维。这符合纸的定义,植物纤维,而且经过化学和机械处理,有纸的典型结构。
这里,笔者先插一个毫无相干的话题,是谁发明了车?肯定有人会反问:“你问的是火车呢? 车呢?还是汽车啊?”同样是车,就有这么多分类,且每个细分领域都有其各自的历史,各自的发明人。那为何在讨论纸时,就非得揪着“纸”这个字,而不做一些开放性的发问呢?
人家《后汉书》上写得明明白白:“故天下咸称‘蔡侯纸’。”蔡伦发明的是“蔡侯纸”,放于今天,一样可以申请专利。至于中国的造纸术,究竟和蔡伦有几分关联,个人以为要看如今的造纸工艺,是否师承“蔡侯纸”,这一点非常重要。
若是毫无关联,真的可以否定掉;若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进,这个话题就很有意思了。
翻阅资料,蔡伦的“古法造纸”工艺如下:
先将树皮、麻头、旧渔网等原料捣碎。其次就是将这些碎料煮烂,直到纤维全部分散, 煮成纸浆。再者冷却纸浆,过滤水分,制成纸膜。第四步,将纸膜一张张叠好,压上木板,木板上再压重石,这么做是为了挤出水分。 一步,烘干,纸膜干了就成了纸。
现代造纸工艺呢,蛮复杂,不过, 步依旧是制浆,之后便是调制、抄造、加工等步骤。可以说,其基本原理,仍不出中国旧法,造纸原料绝大部分已为木浆。甚至于,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等仍大多采用蔡伦造纸的那些原料。
遗憾的是,虽然出土文物中发现有更早的“纸”,但是,关于“纸”的介绍,却是极少的。《通俗文》中倒是出现“方絮曰纸”,只是原书早已不复存在了。后人对它的研究,多是依旧《一切经音义》、《原本玉篇残卷》、《太平御览》进行研究的。
再插一句,比如:《旧唐书》和《新唐书》都写的是唐史,但是,二者的差别不是一般的大。个人以为,只要非原文,在进行摘抄或加注等,都会不自觉地加进个人的主观看法。所以说,这些研究往往是有偏差的,甚至有些是错误的。
当然,不论蔡伦是否是中国造纸术的发明人,有一点没人敢否认,就是从“蔡侯纸”面世后,纸开始普及了。
这是什么概念?
也就是说,孔子教书时,要扛着很重的竹简,有了纸后,就不同了,就有了书,知识的传播就更加快捷便利了。并且,也是在纸的基础上,才有了印刷术。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和历史,是需要媒介延续的,不要以为有了文字,就会传承文明。很多古老的文明都有其文字,只是在知识的延续上,并不是那么顺利的。
那位美国学者将蔡伦也列为历史名人,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吧。
看一样发明(创新),更重要的是它深远的影响力,也许是蔡伦的某些事情或者说是身份,会影响后人如何看待他。试想,作为一名小*门,他能有多少选择的空间?史上的这些权力倾轧,不是非黑即白这么简单,说到底,蔡伦何尝不是宫斗的“受害者”呢?
总有人感叹,近代史上中国的发明创造太少了,所以才导致了落后挨打。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来看,发明不是在多,而是贵在“精”,就如那四大发明,现在哪个没在用,至少,目前互联网还没有将纸张替代。所以,笔者就不明白了,中国人为何不感谢蔡伦,反拧个话题声讨。
中国可以 世界年,纸的贡献有几人研究过呢?不管如何,只要说到纸,你都绕不过这个人——蔡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