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不是发明家的专利,而是爱岗敬业的副

“发明不是发明家的专利,而是爱岗敬业的副产品!”

眼下正值酷暑,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命基本上都是靠空调续的”,虽然这是一句玩笑话,但如果哪里的电路出了故障,那可真不是个小事。

致敬美好生活创造者守护者,由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联合江苏省总工会推出的特别策划——《了不起的劳动者》,今天就去认识一位电力行业的高级工程师,这些年他不断发明创造、创新突破,用他的聪明才智,保障着我们的用电安全。

段庆权是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职工、高级工程师,夏季用电高峰已经到来,炎炎烈日下,他正使用自己发明的全日盲紫外成像检测仪,对电缆线路进行全面巡视。

“它不像一般的成像仪设备,会受到日光照射的影响,检测结果的误差比较大,全日盲紫外线成像检测仪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了对杂散光的完全抑制,排除太阳光在探测过程中的干扰,可以不受限制进行全天候电晕检测、捕捉并成像。”

因为白天无法屏蔽太阳光的辐射,非常微弱的电晕辐射会被日光所淹没掉,仪器可能会检测不到,所以以往传统的检测设备只能在夜间使用。

段庆权翻阅了很多专业书籍,耗时两年多,研制出完全国产化的全日盲型紫外检测仪,用紫外线成像的“火眼金睛”给电网做“体检”,精准找到放电点。该设备经过几次迭代升级,各项技术参数指标已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

“我们这款研发的设备,检测效率大幅度提高,有助于检修人员更快更准确查找缺陷位置,及时有效解除电力安全隐患。”“发明不是发明家的专利,而是爱岗敬业的副产品”,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次现场开展“铁塔耐张绝缘子单改双”的经历,催生了段庆权的第一个发明作品:双侧挂钩托瓶架,可将单侧起吊货物改为双侧起吊。“班长带着我们到彭场仓库,进行工器具的革新与改造,将原先的单侧挂钩改造成双侧挂钩,这样就实现了一次性两侧绝缘子串同时起吊,节省了将近一半的时间,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塔上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段庆权介绍。

电子检修经常要上天入地,传统的地下电缆运维需要下井检查,而井下环境极其复杂,往往与积水、淤泥、蛇虫蚊蚁相伴,甚至还会接触有*有害的气体。善于总结思考的段庆权,年无意中在互联网上了解到VR全景看房,他突然来了灵感。

“我们就在想,能不能有一款新的设备,就是在人员不下井的情况下,即可实现对井下的设备巡检。”

查阅大量文献后,段庆权开始着手画图,“当时查了很多资料,包括各种前沿的最新技术,包括去网站上搜一些外国文献。画图一般晚上画,从下班吃饭后一直画到晚上11点左右。有时候用手绘三角尺画图,有时候在电脑上用画图软件画。一干就是好几个小时,前前后后一共画了大概五、六十张图。”

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和反复摸索,段庆权终于画出了产品的设计图。可是让“图纸变为现实”,依然面临一个个难题。“最早找的是杭州一家公司,采用的是视觉模式,但是受井下黑暗情况影响,往往看不清楚,误差也比较大,后来到深圳找了一家公司,这家公司攻关起来也比较困难。”

那段时间,段庆权先后去了南京、山东等地,却被泼了一盆盆冷水,得到的回复均是无法研制。最终,武汉一家公司给出了肯定的答复。但是,实现的过程也是多次反复。“先是在实验室进行研究攻关,再找厂家进行加工,加工完再拿到现场去试验,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还要拿回去再进行改造,有时做不成的时候也会感觉到很崩溃,但是回过头来想想还是要干。”

段庆权不服输,问题越复杂,钻研越有劲头。凭着这股“钻劲”与“狠劲”,两年后,好消息终于传来。

“最终借用视觉模式,研制出后基本满足了使用初步要求,也就是人员不下井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井内设备巡检、工井3D构建、断面资源排查等,医院里给病人检查身体的内窥镜一样。”

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现在的段庆权是创新能手,但当初,从武汉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后,也曾是十足的“电力小白”。只能在铁塔下面拽拽绳子,看着两位老师傅爬到几十米高的铁塔上作业。“也是暗暗下定决心,将来总有一天我也要站在塔顶,去感受一览众山小的感觉。”

自那时起,段庆权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加强专业技能实践,多想办法、出成果,让一线施工人员高效又安全地完成工作。他带领团队,共完成创新成果29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7项,段庆权被评为年度江苏省劳动模范。

“他工作中非常有韧劲,有时候工作起来可能中午都忘记了吃饭,特别是技能提升方面,他给予了我们青年员工很大的帮助。”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中心电缆运检班班组成员杨波说。

国网徐州供电公司电缆运检室职工高级工程师段庆权:

今后我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本领恐慌的忧患意识,不断向下扎根向上成长,以电网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在智能巡检和可视化应用等取得良好成效基础上,输出更多有价值的数字化成果。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p/4920.html


苏ICP备11050075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