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国倩
通讯员聂铭静李玲玲
湖北省“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主讲人,俄罗斯坦波夫国立技术大学研学项目入选者,自制综艺,改编歌曲,多种乐器演奏……武汉轻工大学医学院级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吴凌智,成为校园里的明星学生。最让同学们印象深刻的,是他作为一名医学生,跨学科发明出了两项机械类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多才多艺的吴凌智也常被同学们视为校园“跨界”高手,斜杠青年。
创新改良,独立申请获得两项专利
吴凌智出生于年,今年22岁,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武汉伢。现为武汉轻工大学医学院研一学生。作为医学生的吴凌智,本科期间发明出两项机械类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还要从一节选修课说起。
年,吴凌智上大一,在上完电气学院范吉*老师主讲的《创新改变生活》通识课后,他深受启发,课后便迫不及待地想去做些什么。结合自己在游乐场玩耍时的体验,他萌发了改进文娱设施的想法。
“一次在游乐园排队玩项目时,我看到那种大型的娱乐水枪装置很繁琐且不方便移动,只能在游乐园玩,就想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够让它更便携移动,变成投放式设备,只要有水的地方,大家都可以去玩。”吴凌智说,后来他便不断找资料,最后设计了一个器械装置,让娱乐水枪变成投币式,“比如说没有游乐园的小城镇或是农村,有了这个装置就能有更多孩子可以接触到了。”
又一次去景区游玩时,吴凌智发现往复式儿童滑索从高处滑到低处时,想玩第二次还需借助电力或者人力将游客牵引到高处,他便从结构装置着手,给滑索设计加了两个滑轮,在往复式滑动的基础上,不需要借助电力和人力,直接利用游客的自然重力的作用就能实现往复式滑行。
每次出去玩,吴凌智经常会研究这些游乐装置怎样改进会更方便。没有专业背景,他就上网查资料,“做这些需要了解物理、电气、机械方面的知识,刚开始我连这些装置的部件名字都叫不出来,还有些专业名词不懂就只能一个一个上网查弄懂。”吴凌智说,好在父亲在机电领域工作,教会了自己很多专业知识和实操技能。
制作实物,和父亲一起郊外试验
“把想法变成实物我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吴凌智说,刚开始自己在做投币式水枪时,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没有模具,他就和爸爸一起动手制作,“我们把买回来的外形像枪的模具,再把内部掏空,做成自己想要的形状。”那一年的暑假里,吴凌智白天负责设计、出想法、把需要的东西去五金店买回家,晚上等爸爸下班回来,两个人一起动手制作。
经过和爸爸的通力合作,第一台投币式水枪终于成型。做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放到郊区农庄做实验。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了机器的问题,“机器容易坏,我们没有考虑到运输转移的过程。”吴凌智回忆,那时他也没有更好的方式检测数据,就只能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内设备的磨损情况,再根据磨损继续改进。“哪个部位磨损严重,就说明这里的设计还不够合理。”
为了让数据更有参考性,吴凌智还将做出来的设备运输到不同地方进行实验。“东湖、磨山、梨园,甚至外地我们都有投放过实验。但由于设备不够,就只能搬来搬去。”吴凌智说,从年做出来第一台设备后,他们陆续更新做了六七台设备。“后来有经验了,做往复式儿童滑索装置就容易了一些。”
最终,在和父亲的通力合作下,吴凌智成功制作出了针对游乐水枪和往复式滑索的结构设计的器械装置,发明专利“一种娱乐水枪”和“一种往复式儿童滑索装置”获两项机械类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执着钻研,“后天”积累跨界才华
发明专利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负责项目“武动新冠”获全国第二届康复创新科普大赛二等奖(医学类);“掌讯·卓越动保服务平台”项目获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湖北省第六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动物科学类)。
这些经历会让人想当然地以为这是吴凌智“先天”才华的正常展示,殊不知,这些发光点全靠他大学期间的“后天”积累。
刚进入大学,吴凌智说自己像个“土包子”,什么都不会。看着周围的人都那么优秀,他很羡慕、很好奇,于是就想学得一二。“学长,这个你能教教我么?”是吴凌智“拜师学艺”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对不同专业的学习让我思路更开阔,会发现更大的世界。”吴凌智说,这是他不断进取的源泉与奥秘。
“大一时,我普通话不标准,发音、断句都有问题。”当看到台上学长学姐侃侃而谈,再想想在外人面前讲话都不利索的自己,吴凌智决定要学演讲。虽然不被学长看好,但吴凌智的决心丝毫未动摇。字词发音、语气语调、手势配合……一点点纠正;参与班级发言、部门交流、活动主持等等,一步步积累,直至屡获佳绩。作为主讲人,他获得了学校首届“十佳班级”第一名,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项目获铜奖。
年,因擅长演讲,吴凌智受邀加入动科学院动物疫病项目研究团队,负责参赛演讲。在项目后续推进过程中,通过深入学习动物疫病的相关知识,吴凌智发现人的疾病与动物的疾病在思路上有共通之处。他结合自己在康复专业的积累,提出将项目打造为集知识咨询、疫病诊断和预警、药物治疗、生鲜质检、产品销售和食品溯源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方向由此改变,他也因此被推荐为项目主负责人。依托“掌讯·卓越动保服务平台”,他率领团队先后获得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湖北省第六届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铜奖。
“保持好奇心很重要,持之以恒地努力更重要”。每喜欢一样事物,他都会在好奇激发的热情之外再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要在多长时间内做出什么成果等。虽然“学会”了很多,吴凌智仍然还有很多“不会”没来得及学。对生活,他始终保持着好奇;对自己,他从不满足于现状。他就这样在“不会”中慢慢“学会”,元气满满地迎接每一天。
“吴凌智同学是一个有毅力、有创造力、有号召力的同学,虽然喜欢‘跨界’,但专业成绩一直处于年级前列。”轻工大医学与健康学院*委副书记喻欣说,吴凌智是学院的学生会干部也是班长,为了更好地服务广大同学,他主动与兄弟学院学生会沟通交流,博采众长,不断完善院学生会工作方式方法。因为“跑得勤”,他自行车轮胎都更换了3个。作为班长,他除了自己优秀还能带动同学们一起学习进步。“大学期间,吴凌智还积极参与各类大中小型义诊活动,累计服务人次人以上。”
出国研学,将中医技能带到国外
吴凌智还有出国访学的经历。
那是年11月,吴凌智在读大二。当得知学校有俄罗斯坦波夫国立技术大学访学项目时,吴凌智便很想抓住难得的机会出国交流学习。“但全校名额只有10人,其中不少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大二的很少,但我还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试一试。”吴凌智说,为了抓住机会,他前期做了不少准备。
英语水平不占优势,他就苦练英语口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扎实,他就跟着高年级的一起上专业课。吴凌智说,传统中医技能的课程大三才开,为了把传统中医文化带到国外,他每天都会用课余时间学习针灸推拿,“有个学长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我就每天晚上去他寝室私下找他学习。”
最终,吴凌智如愿实现了俄罗斯访学梦。
访学期间,他向外国友人展示了中国传统医学技术手法,“当时很多外国同学都觉得中医很神奇,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虽然我的水平不够,但我希望能够让更多人了解我们传统的中医文化。”吴凌智说。在俄罗斯研学期间,他还对当地的历史文化进行调研,收获满满。回国后,他与武汉的俄罗斯留学生继续开展了系列交流活动。
“这些经历开拓了我的视野,我也希望自己能在不断学习中丰富自己。”对吴凌智而言,自己就是一张白纸,而他希望能用不同颜色的画笔为自己勾勒出丰富多彩的人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