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护士的小发明暖心又实用

「本文来源:乌鲁木齐晚报」

乌鲁木齐晚报全媒体讯(记者李晓青刘薇)为留置针“穿衣服”保护患者皮肤不被压伤、给静脉管“安个家”防止导管脱落……连日来,医院发现,不少临床护士留心观察病患的需求,巧手制作“小发明”并投入转化应用,为患者解决问题,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护理学科全面的发展。

给血液透析导管“安个家”

发明人:热孜菀·牙生木回提

地点:医院

护士在演示“自制颈部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固定衣”的穿戴(记者刘薇摄)

“这个小发明好,对我们透析病人来说真体贴。”12月15日下午,59岁的赵先生在医院血液透析室做治疗,身上穿着护士热孜菀·牙生木回提设计的颈内静脉导管固定衣。

热孜菀·牙生木回提说,肾衰竭的患者要依靠长期血管通路维持透析,导管接头外露于患者锁骨下皮肤,导管埋伏于皮下隧道并留置于颈内静脉腔内18个月-24个月左右。

热孜菀·牙生木回提说,过去多是用胶布固定导管接头处,如果皮肤出汗、穿衣脱衣都会引起感染或导管脱出的风险,还有一些患者对胶布过敏。于是她决定设计一种固定衣,可以贴身穿戴,也能保护导管。

她找来各种布料在自己身上比划、缝制、体验,最终用亲肤且弹力大的莫代尔面料,制作成单肩背心,并将一侧裁开缝制上双排扣子,以便根据患者体型调整。她设计的这件“自制颈部经皮中心静脉置管固定衣”,曾参加过全国“驼人杯”护理用品大赛。

装置“二合一”,改善手术体验

发明者:孟晶晶、周丽萍等

地点:医院

吸氧颌托装置(记者李晓青摄)

12月17日,在医院手术室,一台眼科局部麻醉手术开始前,护士长周丽萍为患者戴上“吸氧颌托装置”后,轻轻将头面部手术巾覆盖其上……

周丽萍说,原来,眼科局部麻醉手术中多采用在下颌部放简易支架或手术床配套支架支起口鼻部铺巾,给氧方式为面罩或鼻导管。

年,手术室护士孟晶晶发现,规格单一的鼻塞插入鼻孔带来的不适,会加剧患者对手术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影响患者配合手术。如使用氧气面罩,其松紧带过紧会将患者面颊两侧勒红;过松,面罩易脱落,给氧效果不佳。

周丽萍、孟晶晶等人经过反复观察、讨论,寻找合适的可塑性材料,经过近一年的摸索与改进,发明了一款“吸氧颌托装置”,这个小发明还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并在该院临床上推广应用。

孟晶晶说,将颌托与给氧装置合为一体,不影响吸氧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紧张焦虑情绪的同时,缩减面罩及吸氧装置的收费,给病人节省了医疗费用。

给留置针“穿衣服”

发明人:牛娜

地点:新医大五附院重症医学科

改良的动脉留置针和换能器(记者李晓青摄)

就地取材,将橡胶材质的止血带裁制成软垫,套在留置针柄及其换能器周围,减少与患者皮肤摩擦带来的压伤……12月19日,在新疆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牛娜展示了她的小发明,她希望通过这些小办法能减轻患者痛苦,让病人得到更好的护理。

在重症医学科长期从事护理工作时,牛娜发现,留置针一般会连续使用3到5天,这期间,针柄及其换能器会与患者皮肤接触摩擦,稍有不慎就会磨破皮,不仅为护理带来不便,还会导致患者疼痛不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牛娜翻阅相关资料,就地取材,先后尝试用橡胶软垫以及水胶体敷料,放置在针柄及其换能器周围。

从图纸到成品,从概念到临床……去年,她的这一小发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目前已在该院临床上推广应用,明显降低了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给糖耐量实验做“说明书”,让检测更精准

发明人:康媛

地点:医院

用于糖耐量实验的纸杯(受访者供图)

医院内分泌科护士康媛发明的小量杯,一次性解决了糖耐量实验中困扰患者的诸多问题,不久前这项发明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康媛说,临床上通过糖耐量实验检测诊断是否患有糖尿病,被试者清晨空腹静脉采血测定血糖浓度,随后一次服用一定浓度的糖水,服糖后的30分钟、60分钟、分钟各测血糖一次。

“糖水的浓度直接影响服糖后3次采血的检验结果。”康媛说,糖耐量测试需要用毫升的水冲75克的糖,但很多被试者不是冲淡了,就是冲浓了,或者是采血时间计时不准确,这些都导致检测不准,重复测试。

于是,康媛找来一次性水杯,反复试验后确定刻度,在一次性水杯上做好记号,并将糖耐量测试的温馨提示及操作方法梳理好,附在纸杯背面。样品先在内分泌科使用,很快得到不错的反响,医院的支持下,联系厂家批量生产这种用于糖耐量实验的纸杯。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349.html


苏ICP备11050075号-10

当前时间: